今,洛阳几乎成为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
据说现在流贼对洛阳虎视眈眈,进攻的迹象日益明显。
面对李自成大军的威胁,洛阳的福王和官员们惶恐不安。
在他们的多次请求下,河南总兵王宇少、游击将军刘艺间和灵坮于月初抵达洛阳。
洛阳城内加强了防御,开挖护城河,加固城墙等。
然而,这样的措施并未解决他们的担忧。
陈伏涌在汝州的表现,看在李风弦等人眼里,他是一定要来的。
甚至温越亲自过去。
洛阳的官员和百姓才能睡个安稳觉。
因此,从十一月下旬开始,开封和洛阳的公文不断,催促温越尽快出动。
为了吸引温越出兵,洛阳的官员和乡绅承诺,只要他前往,必定有重重犒赏。
十一月下,陈伏涌收到公文后,本打算立即出发,但因温越未动,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汝州到洛阳的路线,靠近宜阳,在那里聚集了大量的流贼。
他担心如果单独行动,可能会被贼军围攻,要不就是陷入埋伏。
而在十二月六日,收到朝廷的紧急信函后,温越才缓缓起程。
陈伏涌得知温越要出发,心中大喜。
而汝州知州钱正作则感到十分不舍。
温越的军队不仅战斗力强大,而且秋毫无犯,赢得了当地百姓和乡绅的赞誉,被誉为仁义之军。
听说温越即将离开,他们既不舍,又担心流寇会再次袭来。
钱正作请求温越留下一些兵力保护汝州。
温越经过深思熟虑,也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决定留下朝安的辎重总。
朝安的辎重总先前已经留下一匪把队,在朱仙镇看守青牙军留下的米粮银钱等。
而在汝州,温越又是收获颇丰。
考虑到从汝州到洛阳的地形和运输困难,温越决定将这些粮草和银两留在汝州,由朝安负责看管。
当然,火炮和火药等重要物资会随军行动。
那场战斗中,温越的十门红衣大炮发挥了关键作用。
接下来对抗流贼的战斗中,这些火炮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对于温越留下辎重总,钱正作感到非常满意。
这些人虽然叫做辎重兵,可实际上非常精锐。
有了他们在,即使流寇再次来袭,他也有信心守住。
在离开前,温越询问了近三万俘虏的流贼,以及从郏县带来的几千灾民的安排。
钱正作打算将他们安置为民,并征召一部分青壮年入伍。
汝州地区因战乱和灾害,人口锐减。
若能将这些流贼转化为平民,有助于恢复地方的生机。
但这需要朝廷减免汝州几年的赋税,并提供一些援助。
钱正作道:“贼寇也是国家的子民,如果他们愿意改过自新,安分守己,朝廷应当给予优厚的待遇,给他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陈伏涌同意钱正作的观点,这些俘虏中的青壮年是宝贵的劳动力和兵源。
他计划挑选一部分其中青壮年编入自己军中。
因为温越是客军,不能长期留在河南。
而陈伏涌自己已经在河南树立了威望,未来各府可能会更多地依赖他。
陈伏涌提议组建新军,预计能得到李风弦等人的大力支持。
这些流贼正是扩充军力的好来源。
之前那场战斗中。
青牙军的表现给陈伏涌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仿照青牙军训练自己的军队。
他们乃是本地的军将官员。
既然都想编贼入军,温越也没什么好反驳的。
他此行的目的是扬名,不打算过多插手河南的本地事务。
如果他们是普通的灾民,温越还考虑在返回关外时,带一些愿意和他的。
可这些曾经是流贼,温越并不想让他们影响自己管辖下的百姓。
其实,温越也曾建议钱正作将那些恶习深重的俘虏,以及所有的流贼头领处决。
但钱正作并未采纳,没有放在心上。
既然这样,温越也不再劝告了。
……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五,温越留下朝安辎重总在汝州。
带领剩余的青牙军与陈伏涌一同前往洛阳。
汝州知州钱正作亲自出城送行,城内的百姓也纷纷出来,不舍目送他们离开,场面壮观。
从汝州到洛阳的距离大约有两百多里。
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官道,可年久失修,路况不佳。
道路上车辙深浅不一,马车行驶起来摇摇晃晃。
就算如此,这段路还是好走的。
而进入嵩县后,大多是丘陵地带,再到龙门关,这段山路更加崎岖。
青牙军拥有大量的马车和骡马,运送辎重,哪怕还拖携带着十门沉重的红夷大炮,行军速度仍能保持。
反而是陈伏涌的辎重队拖慢了整体速度。
考虑到敌情紧迫,他不敢将辎重分到后军,所有物资都与中军同行。
陈伏涌的辎重队使用独轮车和大板车,缺少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