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天仙的戏里戏外(2 / 4)

破石头?

胡商的回答是:“我的故乡在大食国,这颗‘水珠’就是我故乡的宝物,不知为何流落于此。大食国王曾经公开宣布,找到这颗宝珠的人,就能封为丞相,所以我能买下这颗宝珠,其实是赚大了。”

大家又问他:“这颗破石头到底有什么用?让大食国王愿意拿丞相的位置来换?”

大食商人笑着说道:“传说中大食军队在沙漠行军时水喝完了,都快要渴死了。国王在地上挖了一个二尺深的坑过,把宝珠埋了进去。不一会儿就有泉水涌出,足够几千人引用。”

大家听了表示不信,怎么可能有这么离谱的事?

于是胡商当即就在地上挖了一个坑。

当他把宝珠埋进土坑时,立刻水如泉涌,坑中流出了清澈甘甜的泉水。

大家这才知道这颗宝珠的神奇,当他们再找那位胡商之时,发现他早已不知所踪。

《水珠》这个故事,只是“胡商识宝”系列故事中的一个。

这一系列的故事,都是套用同一套模板来讲述的。

在这套模板中,胡人和唐人做交易时,并没有因为唐朝人不识货而趁机压价,以极低的价格骗走宝贝。

而是以相当合理的高价把宝物买走,这反映出了胡商诚实互利的商业道德。

这样一系列的故事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被普遍认可,就说明了一件事:

在唐朝大众的眼中,胡商确实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模样,而是诚信经营的形象。

因此,刘语菲才会说:听说胡人擅识宝,做珠宝生意可有诚信了,卖的首饰物美价廉。

而林源也点头表示赞同。

这也是之前50文的刺绣香囊,仅仅只能砍价到45文的原因。

刘语菲从胡商的珠宝摊中,又挑选了几件饰品,每一件她同样买了两份,一共也就花了400文不到。

转了一圈下来,刘语菲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是还花不到500文钱。

她笑着和林源说道:“想要的东西,都已经买齐了。我们去吃饭吧。”

“好,我们这就去‘醉霄楼’,希望今天上元夜不会满客,那样就要排队了。”林源说道。

刘语菲一把拉住他:“去‘醉霄楼’太贵了,我觉得这家店就挺好的!”

她指着不远处,街边的一家胡人酒肆。

除了香药和珠宝,胡商在长安经营最多的就是餐饮业了。

李白在《少年行二首》道:“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还在《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写道:“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由此可见,胡人酒肆的最大卖点是——胡姬。

口胡,说错了。

重来一遍,应该是葡萄美酒。

但不管怎么说,看着高鼻深目,皮肤白皙胡姬跳舞,喝着甘甜可口的葡萄酒,吃着异域风情的西域美食,综合起来都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而这种享受,只有在强大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才能感受到。

见刘语菲确实对“醉霄楼”不感兴趣,林源也不是非要去那儿浪费钱。

于是两人走进这家胡人酒肆之中。

此时,位于摄像头后方的诺兰导演感慨道:“我一直很担心这场戏拍摄不顺利,没想到进展超出了我的想象。”

副导演感慨的说道:“是啊,这场戏的群众演员太难凑齐了,要不是我不合适,都准备自己上了。”

两位导演说的群演,当然不是指饰演唐朝平民的国人群演,而是指饰演胡人的外国群演。

想要筹集这些群演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因为在诺兰导演的要求中:

波斯商人就必须找伊朗人来演,大食商人就必须找阿拉伯人来演,西域商人则必须是中亚那几个斯坦国的人。

这并不是诺兰导演太挑。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老外长得都一样,只要你找几个高鼻梁的来演这些西域胡商,都差别不大,反正看不出来。

可是《大唐英歌》是要全球上映的,中国观众看不出来,欧美观众可就不是这样了。

你要是找个德国人来演西域商人,英国人来演波斯人,那么欧美观众一眼就能看穿。

不少好莱坞的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在老外看来已经很标准了,可国内用户看来就是会觉得怪怪的。

因此,诺兰导演竭力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精益求精做到最好。

这段戏筹备这么久,就是因为胡商的群演,是真难找。

可是这个难题最终还是接解决了,靠的是——林源的号召力。

当《大唐英歌》剧组,以林源的名义,向在南粤市以及广粤省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发出招募群演的公告时。

大量满足条件的群演立刻出现了。

他们纷纷表示不需要演出费,只需要和林源合影签名。

于是,这个困扰诺兰导演许久的难题,就被这样解决了。

让诺兰导演不禁感叹,现在林源的人气和号召力,真的是无敌了!

总之,这段长安上元夜的戏很难拍,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