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天仙的戏里戏外(1 / 4)

见到林源在钱柜取钱的这一幕,副导演好奇的问道:“唐朝时期,中国就有银行的雏形了吗?”

诺兰导演点点头:“是的。虽然这种钱柜并不具备发放贷款的功能,主要还是解决大额金钱携带不便的难题。毕竟商业上有需求,金融业自然就会孕育而生。”

“那我们欧美地区的银行起源呢?”副导演好奇的问道。

“你知道的,地中海地区是海洋贸易文明。”诺兰导演回答道。

“什么意思?”副导演问道。

“既然是海洋贸易文明,自然会诞生配套的制度啊。最早的银行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那时的寺庙就已有经营保管金银、发放贷款、收取利息的活动。”诺兰导演说道。

“在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公元前400年的雅典和公元前200年的罗马帝国,都可以找到原始银行的雏形。

古罗马还诞生了《物权法》,法人制度,海运提单等一系列匹配商贸的虚拟制度。”诺兰导演继续说道。

“好吧,客观现实决定社会制度,唯物主义有时候真有道理。”副导演怂肩道:“不过既然长安的银行雏形,并不算先进,为什么林源还要在电影里展示这一段?”

“我想这就是自信和大气吧,无论先进与否,都真实的呈现出来。不像某些国家,喜欢扭曲事实,这反而是不自信的体现。”诺兰导演答道。

大荧幕前,林源和刘语菲来到了胡坊。

这儿有大量的胡人商铺,各种有别于中原物产的商品,琳琅满目的展现在他们面前。

两人走到一个卖香药的商铺前,这儿摆着各种装满了香药的香囊。

“你看,那个刺绣香囊好漂亮!”刘语菲笑着说道。

“那就买下吧。”林源答道。

“你这样说被老板听到了,我还怎么砍价?”刘语菲不满道。

林源表示很无语……

你上来就夸刺绣香囊漂亮,这样不同样会被老板拿捏吗?

女人购物时,乐趣往往不在于买到什么,而是在于砍价便宜了多少。

最终,刘语菲以45文的价格,买下了原本那名波斯商人开价50文的刺绣香囊。

根本就没砍多少价格,但是她就是乐此不疲。

“买了两个?准备换着用吗?”林源好奇的问道。

“另一个是给高妹妹的。”刘语菲笑着答道。

“高妹妹?”林源感觉不妙。

“高媛妹妹啊,人家在云州这么照顾你的生活,我总要送点礼物,表示一下感谢吧。”刘语菲没有和他眼神对视,扭头望向其它商铺。

“你知道她?”

“当然了!我们时常通信来着,每次你冒着危险出征时都不和家里说,我只能问高妹妹了。”

林源也不用猜刘语菲的信息来源了,毕竟整个云州城都在传高媛媛是他的外室,这消息只要妻子有心,总是能知道的。

看到她并没有生气,林源顿时感到安心许多。

“再去买点珠宝吧,听说胡人擅识宝,做珠宝生意可有诚信了,卖的首饰物美价廉。”刘语菲拉着林源来到一个珠宝摊前。

林源笑着点点头,胡商确实相当可靠。

唐朝有大量关于胡商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胡商识宝”系列故事,其中有《水珠》,《青泥珠》,《昆仑奴》,《李勉》等故事都相当有名,堪称传世佳作。

如果你仔细看这些作品,会发现使用了几乎完全相同的故事模板:

即唐朝人眼光不足,认不出某一件看似平凡的东西其实是宝物。

但是胡商却一眼看出了这个宝贝的稀有,然后出高价买下了这个宝物,并且展现了宝物的神奇妙用。

矛盾,反差,反转,奇闻,这几个元素一应俱全,怪不得能成为古人津津乐道的创世故事。

举一个例子,就会更清晰一些。

比如说有一个故事叫《水珠》。

这个故事的起源,是大唐皇帝赐予大安国寺一枚宝珠,名为“水珠”,据说价值亿万。

只是寺庙里那些不识货的僧人们,以为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破石头,认为皇帝是忽悠他们的,这个“水珠”根本就不值钱。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僧人们拿着这个名为“水珠”,外形像个破石头的东西,到市场上叫卖,开价亿万。

结果所有的看客都在嘲笑僧人,以为他们想钱想疯了。

恼羞成怒的僧人们,一气之下想要把石头丢掉。

这时一名西域的胡商出现了,他叫住准备丢石头的僧人,表示自己愿意以四千万贯的价格买下这个石头。

大唐1贯铜钱等于2000元的购买力,1万贯就相当于2000万。所以经常形容人很有钱时称为“腰缠万贯”。

可是这个西域胡商,竟然能开价四千万贯?

相当于现在800亿的购买力了,这显然是故事中夸张的手法。

和印度神话中,亿、兆、京这些夸张的数字到处乱一个意思。

回到故事,胡商以四千万贯的价格买下“水珠”后,围观的众人都表示很好奇,问他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钱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