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最大的一笔资金(1 / 4)

林源的影视公司,算是非常优质的公司,去年一年的净利润高达23亿美元,可以说是现金奶牛了。(详细见410章)

如同前面的那个举例,他的公司可比喻成一个待字闺中的黄花大姑娘,肯定是不愁嫁的。

可是如果提出的彩礼要求,是这个姑娘30年的工资收入总额呢?

会不会吓跑大多数的准新郎?

贝蒂提出的30倍PE,就相当于是这个意思。

意味着林源这家年利润23亿美元的影视公司,要按照年利润30倍来估值,作价近700亿美元!

如果投资人接受这个报价,那就意味着林源的影视公司,必须每一年都能赚到23亿美元,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持续30年时间,他们才能回本。

这里面的不确定性有多大,是显而易见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光会改变多少事?

到时候林源的影视公司还在不在?

甚至林源是否还活着?

这都是不确定的事,但凡有一项不如预期,这笔投资就要亏损。

贝蒂给出30倍的PE太夸张了!

林源真不敢相信,会有投资者接受这样的报价。

如果你去资本市场上随意扫一圈,可能会觉得30倍的PE并不算夸张,那些具有“核心科技”的企业,高于100倍,甚至200倍PE的也不是没有。

但是超高的PE,一般都是给到那些市值较小,并且业绩处在快速增长期的企业。

比如今年你的业绩能翻倍,明年还能再翻一倍,那么100倍的PE在两年后看,也就只有25倍了,那么当下的高估值就算是被“消化了”。

又或者是你的市值并不大,且快速增长中,给高一点也不是大问题,反正没多少钱就当是赌一把呗,输了也不会太心痛。

但这两点在林源的电影公司上,都不存在。

因为他的电影公司的估值,已经高达700亿美元了!

这是妥妥的巨无霸级别,一旦上市成功,林源的影视公司市值将超越目前的八大巨头,直接登顶!

这意味着林源从无到有,亲手缔造了一家影视巨无霸公司。

其次,林源的影视公司在业绩上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增幅了。

去年的23亿美元利润,是建立在林源一个人拍摄了三部电影,完成了20亿美元利润的前提下的。

在2004年林源拍摄的电影,是否还能达到去年的成绩都尚未可知,因此不可能像那些初创型企业一样,用业绩的高增长来“消化”高估值。

最后,就是这种营收高度集中于林源一人的模式,也是资本市场最担心的风险。

万一有一天林源拍不出好电影呢?

万一林源拍戏出意外呢?

营收肯定是越分散越健康的,没人喜欢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营收模式。

因此,基于上述三个原因,林源才会觉得贝蒂给出30倍PE,是非常夸张的事。

而夸张的还不仅仅只是30倍PE,IPO的资金规模也让林源感到意外。

一般上市公司IPO的股份比例,占到总股本的15%~20%左右。

这点非常好理解,就是说上市公司在第一轮公开资金募集时,只能拿出15%~20%比例的股份用来募资。

毕竟投资人只是来当股东的,不是来当老板的。

总不能把所有股份都拿来募资吧?

贝蒂承诺的140亿美元IPO规模,就意味着是按照20%比例的顶格上限来的。

太夸张了!

30倍PE,20%的比例,全都都是最顶尖的水平。

“这个条件你真的能做到吗?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吧?”林源问道:“如果用不正当的方式实现,我宁可不要这笔钱。”

贝蒂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是担心我,谢谢你的关心。但请你相信我,这是完全正规的手段就能做到,在这方面我是专业的。”

“就算是手续完全正当,但是假设那些投资人感觉被欺骗了,你不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吗?”林源担心的问道。

贝蒂摇摇头道:“林源,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怎样的吸引力。你的公司根本不会缺买家,那些投资人只会求着我给他们更多的份额。”

“哈?我竟然这么香?”林源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你的企业走到上市这一步,未经任何的投资,这就是非常大的优势,足以说明这家企业有多优质。”贝蒂认真的给林源解释道。

正常一家企业的上市之路,都会经过天使轮投资,A轮,B轮,C轮,Pre-Ipo轮等好几轮投资,才能逐步壮大走到上市这一步。

每一轮投资,都会伴随着投资人的进进出出,也意味着创始团队的股权在不断被稀释。

等到上市前的那一刻,很多创始团队手中持有的股份,甚至都不到40%了。

没办法,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了。

击鼓传花的游戏不断往下玩,后来者需要更多的利益才能填饱肚子。

而林源的这家影视公司,股权全部在他和艾森先生手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