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斗结束时,林源伸手拿过床头的时钟:下午1点半了。
想要搭乘4点钟的飞机,就必须在2点之前出门。
“吃午饭吧,还有半个小时时间。”林源穿好衣服,从床上下来。
两人开战时正值午饭时间,没吃午饭又激战一场,此时自然是感到饥肠辘辘。
在管家送上午餐后,两人开始一边吃一边交谈。
“林源,这次你是彻底的大发了。”贝蒂笑着说道。
“因为昨晚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林源问道。
“嗯,你看看媒体都是怎么吹捧你的。”贝蒂打开包,掏出好几份杂志和报纸,放到林源面前。
“《谍战之王》创造了历史,这是奥斯卡第一次将最佳影片,颁发给一部纯动作商业片。林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电影开拍前的豪言:这将是史上最优秀的动作电影。”——《纽约时报》评。
“别的我不敢说,但是《谍战之王》绝对是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最惊险最刺激的那一部!它绝对配得上这荣耀,实至名归。”——著名影评人凯恩.博思应《洛杉矶时报》邀稿评。
“《谍战之王》的票房成绩,让高高在上的奥斯卡组委会,都不得不低下了头。这世上也许有人可以不在乎小钱,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
但真的面对一座金山时,任何人都不得不改变想法。这就是金钱的魔力。”——《福克斯新闻》评。
看到《福克斯新闻》的报道,林源眉头微皱。
看似在夸奖自己,实则在挑拨自己和奥斯卡组委会的关系,果然是洛克菲勒财团操控的媒体,对自己就是充满了恶意。
只是这种过于简单粗暴的挑拨,奥斯卡组委会也不至于傻乎乎的中招,单纯是为了恶心一下林源罢了。
前几个媒体的讨论重点,是针对《谍战之王》拿下了最佳影片。
但是更多的媒体,则是把重点放在了林源个人身上。
林源翻了翻贝蒂递来的资料,有《华盛顿邮报》,《时代杂志》,《芝加哥太阳报》……
这些媒体都在热议一件事:林源很有可能成为了奥斯卡影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年轻影帝。
21岁就成为奥斯卡影帝,这样的成绩恐怕不可能有后来者能打破了。
这不仅仅是后来者很难取得和林源同样的成就,也因为将太年轻的演员捧上影帝位置,要权衡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如同颁奖典礼走红毯时,那名记者所说的:从利益角度出发,21岁的影帝会霸占在顶级生态位上多久啊?
这么早就占着一个位置,后来人有多难受啊?
这些利益的权衡和考量,必然使得未来别说诞生比林源更年轻的影帝,就算是30岁以下的影帝估计都要绝迹了。
但是之前看空林源能拿到影帝的人,其实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下意识的还是把林源看成是一个演员。
但实际上,林源根本不仅仅是一个演员!
他走到今天的位置,除了演员之外,更重要的身份是投资人,武术家。
因此,林源就算拿到了影帝,也并不会挤占别人的资源。
相反,他是那个自己拿出资源,将影视行业的蛋糕做的更大,从而让更多人能吃饱肚子的开拓者。
正是因为这样,在昨晚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谍战之王》夺取两个大奖时,除了彼得.杰克逊这样存在直接利益冲突的影人之外,大多数在场嘉宾都是表示支持和喜悦的。
如果在未来的时间里,林源能够继续以2003年的成绩,不断创造票房奇迹。
那么整个电影市场就可能以此为契机,被彻底激活。更好的票房,更多的投资,更多的大荧幕数量,使得整个票房市场都往上走好几步。
许多原本没机会拉到投资拍摄的电影,可能因此获得了投资,得以拍摄并搬上大荧幕。
每一部上映的电影,都在更多大荧幕的帮助下,取得比之前预期更好的票房成绩。
这一切都是实打实的利益,都是林源作为契机带来的。
奥斯卡组委会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不惜一下颁出两个大奖给《谍战之王》。
“你看出什么了吗?”贝蒂笑着问道:“一下子给你两个大奖的背后含义。”
“你猜,为什么不惜让《指环王》在大奖上颗粒无收,也要把最佳影片给你?”贝蒂进一步问道。
“不用猜,他们已经明牌了。昨晚电影行业已经通过艾森先生,转达了对我的支持。希望我将来能继续创造奇迹。”林源答道。
“是的。你被选中成为好莱坞电影行业,新一轮的造神目标。恭喜你,源神。”贝蒂笑着说道。
即使没有艾森先生和贝蒂的话,林源也感受到这显然是开始了新一轮的造神运动。
任何行业,都需要英雄神话,因为大众喜欢和崇拜英雄,这是人的天性。
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充分开发商业价值,从而把市场做的更大。
比如NBA曾经造神乔丹,NFL造神汤姆.布拉迪。
皆是如此。
此时,显然林源已经被美国电影行业,选为了新一轮造神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