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又已经疏远,加上无法调和的矛盾使朱宝无法借助离自己最近,却又最远的士人力量完成这件事。而要让他去发动百姓劝阻皇帝让位,先不说他有没有那个能耐,国舅的身份就让他无法放下身段去和贱民们去打交道,这条路便也被堵死了。
大宋官员做买卖有着悠久的传统,历朝虽曾严加限制,却效果不大。赵柽几位后借着整顿吏治的机会狠狠的整治了一番才有所收敛。但此项禁令却不限制那些闲散官员,毕竟大家都得吃碗饭。朱宝这些年闲来无事朱府借着头顶上国丈和国舅的名号做些买卖。而皇帝对他们‘自食其力’也没有过多的干涉,这些年下来朱府钱还真挣了不少,同时也在京畿商界积累起了些人脉,他思来想去便把主意打到了自己最熟悉的群体上。
大宋不抑工商的政策造就了百年的繁荣,赵柽继位后又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工商,积极扩展海外贸易,使商业再次得到快速发展,给国家带来丰厚的税收的同时,商人们成了受益最大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希望这种状态持续下去,而这个前提就是皇帝不能换,让位的流言已经让他们感到不安,现在当朝国舅爷又出来予以证实,就时他们惶恐起来,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朱宝便利用商人们的恐惧心理,通过自己掌控的渠道暗中示意商人们必须要想办法阻止皇帝让位。事实证明他这一手很有效,商人们很快就做出了反应,大家决定抱团取暖共同应对这场突来的危机,各行会纷纷向所属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劝阻皇帝退位,而他们也成了这场风暴的最早推动者……
“陛下,各种迹象表明商界卷入风波之中,就是朱国舅在后边策划鼓动的,其意就是阻止陛下退位,并没有发现还有什么其它企图!”李峻将事情的始末说完总结道。
“嗯,朕知晓了!皇后卷入其中有多深?”赵柽静静的听着见喜和李峻的汇报,面色如常,心中却并不平静。二俅不过是一个内侍,朱宝也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国舅,他们都算不上什么大人物。可一个为了能改朝换代当上权臣,另一个也是想保住自己地位的同时能过获得真正的权力,编造了这么一通谎言。但就是这么两个小人物却弄得大宋上下一片混乱,可见权力的诱惑有多大。
“陛下,朱家实力有限,皇后也无法从外界获得更多的支持,据属下查证在商界联名上书后,局势就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了,其中推波助澜的另有其人。想来是皇后护主心切,才做出了这些糊涂事!”李峻看看皇帝小心地说道,事情涉及到了皇帝的家务事,他不敢再多言。
“呵呵,虽情有可原,但她也难逃其咎,而朕也有不可推卸之责!”赵柽苦笑着说道,他听出了李峻为了不让他太难堪,话中有皇后开脱之意,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与她是有莫大的关系。而自己无论作为皇帝,还是丈夫都没有发现其中的异常,也是有责任的,也许正是由于自己冷落让其产生了强烈的不安,从而做出了过激反应……(未完待续。。)
两汉外戚留下的历史教训已够深痛,唐朝仅杨国忠壹人的教训已足以振聋发聩,令人胆寒心冷!国人并不总是记性差,老是遗忘或拒绝接受前人以血凝成的教训。的皇帝们,包括他们的老婆们在内,都不由觉得外戚专权留下的教训,过于深刻而惨痛!思之念之都难免心有余悸。故此,从制度上,家法上防范、限制外戚专权,就成为后继王朝必然的政治选择。
宋朝接受外戚干政引起国家动荡,甚至亡国的教训,自建国后就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以避免外戚干政的现象发生,叫做“崇爵厚禄,不畀事权。”
意思就是可以给他们封官,而且也不算小,但也只不过大将军、上将军之类的虚职,也就是领份高工资,并没有实权,当然也没有什么机会干政了。而死后要是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往往都会被追赠为太保、节度使、中书令这样的勋位,哄哄死人,安慰下活人。外戚能够做到高官的也不是没有,但是能真正做到执政、宰相级的,大多是和皇太后、皇后、及皇帝的宠妃等没有直接的姻亲关系才有可能。
但是这些制度并不能阻止人们后宫中女人们向上的**,内廷里活得最灿烂、最荣耀的女人,当然是属于有幸谋取到皇后的宝座,并用尽心机和手段护卫住它的女人。如果皇帝死了,儿子便能够继承大统,自己升为皇太后,依然能继而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可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依靠自己的美丽、心机与运气以外,寻找政治帮手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可除了自己的父兄,哪里再找比他们更加贴心的政治帮手呢?
按照人之常情,她多半是要极力夸赞、表彰自己的父兄,撺掇、怂恿皇帝赏给自己父兄份儿美差的;同样从皇帝的角度想,外戚好歹和自家总还是‘戚’,总比外人放心,对自己忠心。但是在大宋这种情况往往行不通,尤其是赵柽这个后来人。他极其厌恶裙带关系……
皇帝的嫔妃很少,但是朱淑真却一点也感不到轻松。因为她这几位姊妹都不是简单人物,不仅聪明睿智。善解人意,且个个家世背景都十分雄厚,跟她们一比朱淑真觉得自己就是个丑小鸭。她也曾想广纳秀女,从中选出些妃嫔以此来分散皇帝对她们的宠爱,皇帝却又不好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