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白玉珊瑚(1 / 3)

鎏金的狻猊香炉悠悠吐出一缕青烟。

沉香、鹿衔草,还有南海龙涎香。

冷冽又腥甜。

盛湛的眼珠像浸在冰水里的琉璃珠,澄澈得能照见殿外老柳抽的新芽。

“孙儿愚见,可让方卯协查江南织造局。”

“嗯?” 搭在龙头杖上的枯指顿了顿。

“孙儿以为,不能让户部借此事独大。方卯力主新法,正好协助郭岘制衡古长青。”

“呵,呵呵。” 老皇帝忽地冷笑。

盛湛心头一颤,连忙跪地垂首。

他额发扫过青砖时,老皇帝龙袍下摆的十二章纹正映入他眼里。

金线绣的升龙张着爪,仿佛要将他的冷汗都攥成盐粒。

蛟比龙到底少了一爪。

是他道行未够。

“朕不记得《帝范》有教人虚与委蛇。”

老皇帝这话说得很轻,似是喃喃自语。

落在盛湛耳里,却每个字都带着血腥味。

“孙儿罪该万死!”

盛湛额头撞碎乌金砖上的身影,羊脂玉佩磕在砖缝间铮铮作响。

砰砰的磕头声持续了足足一刻钟。

每记都在金雕龙柱间撞出回音

直到香灰烧得坍落,老皇帝的龙头杖才顿了顿地。

血痕已蜿蜒成赤链蛇。

盛湛前额绽开的皮肉黏着尘屑,血珠顺鼻梁滑到唇缝,被他抿成朵将绽未绽的红山茶。

老皇帝的龙头杖挑起他下颌,龙头的獠牙正好卡在他喉结凹槽。

“藏着掖着是下位者的做派,” 老皇帝嗤笑一声:“你不透露想法,怎么拉拢盟友?”

“孙儿……”

盛湛的瞳孔骤然收缩,如骤遇强光的夜枭。

下位者做派……

他喉咙一滚,喉结在龙牙间碾出咯吱轻响。

“澈之,把你的爪亮出来。” 老皇帝看他开窍,终于满意:“藏着掖着的狼崽子,只配当看门狗。”

“孙儿想借方卯的刀。”

盛湛抬眼,眸色里尽是毫不掩饰的凌厉。

老皇帝白眉一扬,露出赏识:“杀谁?”

“郭岘。”

……

寅时三刻。

东边微微晨曦碾碎最后一粒残星。

盛湛的靴印早已从殿前的丹墀上散去。

勤政殿内,狻猊香炉的余烬一颤,惊醒了伏在龙椅扶手上的老皇帝。

“余保善。”

老太监应声拂开鲛绡帐,托着珐琅痰盂来到龙椅畔。

“传太医,” 老皇帝摩挲着半个虎符,恹恹道:“朕睡不着。”

余保善不经意瞥过那枚虎符。

这不是如今的款制。

虎身还刻着螭纹。

纹理间的错金丝早成了青灰色。

今朝的亲王都没有兵权。

那是已故懿仁太子的虎符。

老皇帝瞥他一眼。

余保善慌忙低头,惊出一声冷汗。

静默良久,老皇帝忽道:“朕……想念太子了。”

他喉咙里滚着痰鸣,指甲紧紧掐住虎符缺口。

那缺口像二十年前被他撕掉的太子谏书,折痕处还留着暗红印泥。

余保善不敢接话。

老皇帝掐着虎符的指节泛出青玉色。

他长长叹息:“若他有他儿子三分狠辣,也不至于……”

铜壶滴漏的水珠悬在寅卯之交。

殿外忽有不识趣的伯劳鸟掠过琉璃瓦,惊得九重帘幕微微颤。

……

雨渐渐重了。

一根根在风里斜斜飘。

官船檐角的铜铃吞下半截雨声。

明桂枝倚着玉兰花样的槛窗,剥着瓜子。

——“寿王的亲母是我父亲的庶妹……那我该唤他——表哥?”

古代人亲戚多,而且又嫡又庶的。

她捋了好一阵才弄清。

“嗯。”

赵斐轻轻点头。

“也不全对,”方靖用银错金小刀撬开榛子,一下抛进口中:“寿王的生母只是太子良娣——人家正经八百的娘是太子妃文氏,按礼数,只有文家的表弟才能唤他表哥。”

“哦,这个我懂,” 明桂枝一下领悟,脱口说:“就像《红楼梦》里,探春只认王子腾作舅舅!”

“什么舅舅?” 方靖一脸惑然,又侧首看向赵斐:“王子腾是谁?”

赵斐摇了摇头,掀开竹帘。

船正顺风行驶,窗楹把运河两岸的烟柳都割成零碎绉纱。

“是我以前读过的话本。” 明桂枝解释道:“故事里有个庶出的女子,只认正房太太的亲哥作舅舅。”

“这才像话!规矩就是规矩。” 方靖掸了掸粘到府绸上的果壳碎屑:“你这失魂症也是怪,连寿王都不记得,偏偏净记得些乱七八糟的话本。”

赵斐原本望着窗外的雨打芦花,闻言顿皱眉,回首对方靖道:“仲安兄,失魂症的事切记不要外传。”

他食指重重叩在窗沿,震得方靖茶盏里浮着的两片碧螺春都沉了底

“省得的,省得的。” 方靖悻悻点头。

明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