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阅兵仪典,专家治厂(求订阅!)(2 / 3)

走连夜行军的部队,朱樉终于有闲心好好和这帮子官吏聊聊了。

“殿下治军有方,秦军真不愧为天下第一强军。”

工正所工正,陈敏恭,拱手说:

“有此强军劲旅,关中再无外患。”

“呵呵。”

“陈工正所言不虚,外患不足为虑。”

朱樉皮笑肉不笑:“内忧,才让本王忧虑,心伤不已。”

此话一出,周遭数十位官吏,都集中精神。

此前就有不少小道消息,传闻秦王有意改变如今王府的官制。

再加上,今日秦王检阅军队。

显然是给他们警告。

示意他手上握着最强的一把刀,如有不从,下场不言而喻。

官吏们,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贿赂秦王军中的将领们。

将领们,大多是朱樉一手提拔起来,还和朱樉一同征战沙场。

没人会想要背上不忠的骂名,背叛秦王。

更别说,官吏们顶多也就给些银子,给不了将领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从古到今的领兵之人,没人不想凭功封候拜将。

这一点,也就只有封狼居胥的朱樉能带给他们。

至于钱财,他们并不缺。

北伐之战,缴获的众多战利品,就让他们身家颇丰。

官吏们送上的几万两银子,真没被他们放在眼里。

因此,能够被腐蚀的,也就小旗这种级别的最底层军官。

就这,他们也只拉拢不到五个人。

根本无法改变大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再经过今日,秦王和士卒们推心置腹,面对面交流。

恐怕这几个人的心,也会发生改变。

“王府如今产业颇多,管理混乱。”

朱樉终于严肃起来道:“如若再不整治,恐怕后果难料。”

在场的官吏,对管理这么多产业,都没什么经验。

在故元之时,官吏们并不直接参与矿山、工坊的管理。

他们只负责征税。

朝廷定一个数字,然后他们再加上自己分的那部分,让矿山交上来。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仅仅要制定生产计划,还要对每日、每月、每年的产量,进行详细统计。

写出收支明细。

管理难度上升了好几个数量级。

原先简陋的管理机构,也就不再适用这种情况。

“还不曾知道,殿下想要如何治理?”

陈敏恭代表其他人,说出他们的心声。

“现如今王府人手,已是极限,再派人,也无从派起。”

陈敏恭等人,都以为朱樉要再派人来夺取他们手中的权力。

“本王纵观关中,发觉最难的,便是对矿山、工坊生产的管理。”

朱樉没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诸位以为如何?”

“确实如此,各个工坊有不同的情况,想要管好,工正所下了不少苦工。”

陈敏恭本身就管着工坊事宜,自然清楚朱樉所言。

不同的工坊,有着不同样的情况。

不可能制定相同的生产指标。

就比如生产火枪的工坊,和生产火炮的工坊。

因为生产难度问题,产量差异极大。

朱樉拍拍手,示意认同陈敏恭所说。

“陈工正说的不错,各工坊自有各自的情形。”

“因此本王属意,王府不再直接管理工坊。”

“而是分派专人管理工坊,统筹生产、销售事宜。”

“专人需有相关治理才能。”

“诸如,火器厂专管之人,就需了解火器设计、生产诸多事宜,”

“王府不再直接制定生产、销售计划,仅负有监督之责。”

朱樉所言,对众人来说,比较陌生。

大家一时都陷入沉思之中,思考这样做法对自己的优劣。

而对后世人,这套制度绝不陌生。

这就是专家治厂、厂长治厂的翻版。

能够减轻官府直接管理产业而出现的治理上的压力。

并且由于工坊改由专业性人员负责,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弊端。

厂长拥有工坊内的大小决策权后,如果决策不善,很容易出现危机。

其实朱樉内心,更加倾向于工人委员会制度。

不过如今工坊内,福特制的生产方式。

让工人们很难全面了解到工业生产的面貌。

贸然让他们组成工人委员会,不引起生产危机,那都算好的。

“殿下此举,确能减少王府管理之压力。”

陈敏恭最先明白过来。

在他看来,如果让专人治厂,只要任免之权,还在王府手中,那对他们来说,利大于弊。

能够通过任人为亲,来从各个产业中攫取利益。

“只是不知,殿下以为,谁人能够称得上专人?”

任免权,朱樉自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各项格物、化学、数算,能在考核中通过者,自然称得上专人。”

朱樉笑笑后,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