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8(1 / 2)

谁?

荀柔无声一笑。

上书措辞朴实,无华丽辞藻,全以真情动人,上书署名斄乡侯董卓之后,空白一段,后面又有中书令黄琬等几个名字。

空的这一段,是特意留给他的。

不管各自阵营如何,外戚与宦官俱灭,剩下的士人必然对这次平反热烈欢迎,无人反对,说不得他就署名一笔,就留名青史了。

不过,这到底是安抚,还是求和?

先前张辽、张杨两支募兵将要归京,丁原与袁绍等人勾勾搭搭不太安稳,董卓得了消息,立即来请他合作。

他心里明白,表面看丁建阳手下有一两万兵马,加上袁氏、曹氏手中西园兵,像是有一战之力的样子,但实际上,丁原、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单独拿出来不是董卓的对手,合在一起……就更不是董卓的对手了。

与其让董卓打一场,发现对面是枯枝败草,信心大增,还不如让他心中担着点忌惮。

他答应了合作,转头让吕布暗中放水,让丁原并未元气大伤,正好河东郡白波军势盛,他再下令让丁原北上剿匪,准备等张辽、张杨两部回来,也都给支过去。

他想的很好,这样丁原和张辽等部在黄河北,就算不过来,也能形成威慑之势,城中吕布的几千精兵,董卓被钳制,却不会真打起来,他要怕袁绍等背后趁虚而入,几方僵持着,雒阳才能安稳。

但他没想到董卓毕竟是枭雄,竟能赶在张辽等人募兵回来之前,令手下率骑兵三千悄悄出城,如雷霆闪电一般,在丁原北上途中偷袭,不仅灭了丁原二万兵马,竟直接杀死丁原,等荀柔发现雒阳的西凉兵马少了的时候,为时已晚!

幸好高顺、吕布暂时未生异心,他们与张辽、张杨毕竟曾经同僚,更加亲近,对两人回归路径更清楚,如此他才提前拦截住两人,令其不回雒阳直接北上。

河东正乱,但也是机会,青壮无依只能投军,他们可以继续在河东一带招募兵士,虽不如丁原的身份威慑,但只要他们在河东占着,董卓就要忌惮。

两人这一场过招,他是小败,但董卓也没有全胜。

不鱼死网破,合作就要继续。

荀柔提笔在上书上署名,忍不住叹了口气。

若是公达在此,也许,他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将上书放在一侧,他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指尖,打开案上的文书。

喧哗之声,由外至里,很快有尚书郎难掩惊讶的冲进来

“袁本初方才与董公大吵一架,悬节东门,已离雒阳而去。”

第136章 袁绍离京

袁本初跑了。

收到这个消息,荀柔像头顶被打了一闷棍。

打得也不算重,只是突然闷重了一下,还远没到眼花扑街的地步。

丁建阳死后,袁绍离开雒阳,大概也算理所当然。

出外募兵的另一路人马,鲍信、张超曾悄然入京又离开,他们走后他才得知,这一路是亲近袁绍的人马,对方离开,不管出于何等缘故,都说明袁绍已不再将重心放在雒阳。

他心底轻叹一声,连跪坐半日的腿脚也酸疼起来。

堂中,前来报讯的尚书还在等着他吩咐。

荀柔扶着案站起来,在席后抖擞抖擞,保持着语气淡定,仿佛袁绍逃跑只是见小事,“走便走了,司隶校尉一职,关系重大,请前将军前来一道商议。”

前将军,就是董卓。

他身上挂着并州牧,荀柔始终不放心,借他倡导废除宫刑的时机,给他换了个位置,这个官职听上去平平无奇,却是如今武人的最高职衔。

前后左右四将军,仅次于大将军,还在曹操梦想的镇西将军之上,如今大将军从缺(虽然可能也缺不了多久了),前将军董卓总督天下兵马。

而司隶校尉,属于军职体系。

既然绕不开,干脆直接了当,开门揖盗算了。

“唯。”尚书郎克制住惊慌和紧张,应诺领命。

最近董卓在雒阳城中杀人,显然给朝中官吏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但压力,有时候,却可能变成权利。

当一个人知道,对方手中有刀,很少有人能不产生畏惧之心。

事实上,荀柔能清楚的感到,随着董卓杀人足够多,雒阳城中的权利正逐渐被对方掌握,曾经的鄙薄、轻蔑,都被畏惧取代。

畏威怀德,畏威在前,怀德在后。

事实上,纵观历史,最早的皇权,不正是由此而来?

当初,他为董卓支这一招,是为避免国库不支而致董军哗变,如历史中一般祸乱百姓,现实发展至此,荀柔有些无奈,但也没办法。

实际上,在经历黄巾之乱后,亲眼见识汉朝的军队,才知道军队抢掠百姓并非个例,而是约定俗成。君王朝的军队,和共和国的军队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们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只是为了王朝稳固。

董卓固然横暴,但事实上,这个年代的军队,哪家都做过同样的事。没有钱,军队会反水,所以,在政治经济败坏的时局,所有将领都会默认兵卒可以出去打野。

都是没有信念的军队……

屋内火盆烘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