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段话 , 最后以一句万分沉痛的 “ 自圣朝开创以来 , 未有如今之丧败者 “ 收尾 。
而后 , 他又控诉薛仁贵不仅没能劝阻主帅出兵 , 还不遵军纪劫掠铁勒各部 , 哪怕有先破铁勒之功 , 也绝不能对他有何种封赏 , 反而应当将他和郑仁泰全部交付月司 , 严格论罪 。
薛仁贵的情况其实好说 , 在铁勒部落已被平定的事实面前 , 将军功过相抵 , 无损于大唐的声名和李治这位天子的威严 。
但郑仁泰就不一样了 。 那毕竟是先帝在玄武门之变时候的旧臣 !
这封弹劾被陛下暂时扣押了下来 , 与有司商讨如何将此事的影响再降低些 。
这让本就身体不适的陛下越发没了心情管皇后这头 。
他所做的 , 只是在皇后告知筹办事宜已尽数达成后 , 先后颁布了两条圣旨 , 其余的事情便交给皇后来推动了 。
龙朔二年的四月尾声 , 两道圣旨础在了本已平静下来的长安城中 。
一条是面向天下人的 , 一条则是面向朝堂官员的 。
这两条圣旨的内容并不相同 。
前者中写道 : 现在民间经常有父母刚刚亡故就直接继续嫁娶之事的行为 , 时间久了就大家都觉得习以为常了 。 还有些送葬的仪式上 , 比起悲痛 , 更多的还是一并欢饮 , 个个喝到酪酊大醉才回去 , 根本不像是个葬礼 。 寒食节也是如此 , 寒食扫墓原本应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 却只见到众人对坐举办欢庆之事 , 一点为先祖悲伤的样子都看不出来 。
这种种言行根本不该当在大唐这个礼仪之邦出现 , 有损唐人风气 , 应当予以禁止 。@)
这一段话 , 乍看起来和僧侣没什么关系 , 因为这诉求端正的其实是世俗的风气 , 是在向民间重申孝道 。
但仔细看去 , 又分明是对随后之事的铺垫 。
若是百姓该当尽孝 , 也是世俗伦常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僧侣是不是也该当遵守呢 ?
若是僧侣也需要遵守的话 , 在天子大过父母的君臣之义面前 , 叩拜天子好像也是一条应该被推行到僧侣之中的法令 。
但圣旨下达得相当体面 , 只提到了对民间风气的规范 , 并未强行让僧侣改变自
己的做事之法 , 而是以随后面向朝堂官员的干人集议诏令 , 隐约透露出了天子的意图
[ 君亲之义 , 在三之训为重 ; 爱敬之道 , 凡百之行攸先 。】
【 胺禀天经以扬孝 , 资地义而宣礼 。】G)
正是因为这样的缘由 , 出于宣扬孝道和礼法的需求 , 希望能够变更习俗 , 让道士 、 僧尼都对陛下 、 皇后 、 皇太子以及道僧各自的父母叩拜 。
但陛下也担心此举是破坏了惯例以来的规矩 , 故而将其交托给有司商概研讨 ,
以朝臣集议的方式举办 。
这一次朝臣集议 , 甚至并不仅仅是让当朝官员参与 。
除却关中的九品以上文武官员 , 就连周边郡县长官也被一并邀请到来 , 与会之人竟是涵盖了能在五月十五之前准时赶到的所有入流官员 。
足足有干人之数 !
可很显然 , 对于多年间得到优厚且特殊待遇的僧侣来说 , 哪怕此事也仅仅是要以集议的形式举办商讨 , 也等同于是天子又要对僧人的特权进行限制 。
是对他们的打压 。
一时之间僧侣之中炸开了锅 。
“ 陛下下达这样的诏令 , 甚至不打算让身在洛阳翻译经文的玄奘法师还朝一并参与商讨 , 明摆着是打算如同当年的跳过道僧格一般 , 继续遏制我佛宗发展 ! 我等绝不能对此坐视不管 ! “
道琛拙了拿眼皮 , 发觉说话之人乃是大慈恩寺的沙门灵会 。
听说自从玄奔法师移居洛阳后 , 大慈恩寺基本就由他来主持 。
比起窥基这些沉浸于佛道经义 , 跟随玄奔法师进学之人 , 灵会显然要对提升佛宗在大唐的地位更感兴趣 , 这才在那份下令百官集议的圣旨到来之时 , 快速召集起了一批卓有名望的僧人 。
这其中 , 自然也包括了他这个刚刚当上西明寺住持的百济高僧 。
还有大庄严寺的威秀 、 弘福寺会隐等人 , 也都在席间 。
灵会随后的一番慷慨陈词 , 更是让在场的三百多名僧人仿佛已见到了李唐尊道灭佛的未来 , 各自群情激愤地愚要合力上书 , 参与到这次集议之中 , 利用佛门舆论将这条诏令给逼退回去 。
道琛想了愚在他前来此地之前皇后对他做出的叮嘱 , 在众人稍稍平息情绪的空当中忽然开口 : “ 诸位 , 可否听我一言啊 。“
他的大唐官话说得不差 , 只是还有些境外口音 , 也让这些人当即意识到了他的身份 , 在朝着他看来之时的目光难免有些微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