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4 / 5)

命妇之中年事已高的当真不在少数 , 就比如说武媚娘自己的母亲荣国夫人 , 就已是八十六岁的高龄了 。

若非她身体尚且可以算是康健 , 武媚娘是真不想让她也跟着走这一赵 。 这沿途消耗数月时间 , 再如何修缮官道 、 提前筹备 , 也终究是一番颠簸 , 不比寻常出行舒坦

可想到母亲在月前进宫来看太平之时所说 , 这天下景物对她来说已是看一处少一处 , 却还不曾看到过皇后祭祀天地的景象 , 又怎能从中缺席 , 武媚娘便又重新收拾了心情 , 只想着如何将旅途安顿得再舒适一些 。

比起让母亲留在长安 , 还不如让她看看 , 自巳的女儿到底是如何走出了前人没能踏出的一步 !

六月的中下旬 , 又因天热缘故推迟了一点起行时间 , 封禅的队伍终于自长安起

行 。

这浩荡的队伍囊括了朝堂百官 、 内外命妇 、 数干宫人侍卫 、 运送补给输重的征夫 , 还有那些西域小国的使者 , 打眼望去绵延数里 , 竟是恍惚有种行军的阵仗 。

但这随行的旌旗彩仗 , 甲兵骏马 , 以及那些为侍从所簇拥的华盖车舆 , 都昭示着这列队伍与军旅大不相同 。

整个长安都好像因为这支队伍逍经朱雀大街出城而去 , 多出了几分冷清 。

“ 想想再回到长安的时候 , 应当已是明年了 , 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 “ 李素筠策行在车边 , 朝着端坐在车中的几人说道 。

“ 你会不舍吗 ?“ 李下玉回道 ,“ 我看你是巴不得早点抵达泰山 , 好跟安定公主会合 , 看看能不能从那些没派遮使者的小国中选出一个来 , 作为下一个进攻的目标 。“

“ 怎么 , 宣城也要效仿安定去作战吗 ?“ 听到李下玉的这番话 , 城阳公主在并扔同行的另一辆马车上 , 探头发问 。

若让同处一车的临川公主看来 , 城阳的面色已比半年前又好了不少 , 大约是因此次没将李绍等人带来 , 还让她少了点烦心事 。 在探窗问话之时 , 倒像是有了些早年间巡猎时候的恭意模样 。

“ 安定答应过我的 。 “ 李素筠拍了拍自己身上挂着的红罗金书箭袋 , 朗声答道

“ 两年半前安定把这只箭袋送给我的时候就说 , 若我能将这箭袋中的所有箭都给扎在肌靶上 , 她便带我去边境试试手 , 现在我何止是能将箭全扎在箭靶上 , 还能中一半的移动靶了 “

“ 哦 ...... 难怪你此次泰山之行还不乐意坐在马车中 。 “ 城阳公主拿眸笑道 ,“ 那敢情好啊 , 让安定带你去打吐蒂 , 他们这次必定没派使者来 。“

与李下玉同在一车的文成听到这一句 , 无奈地摇了摇头 ,“ 那你可就猜错了 , 他们将恭贺的使者派来了 。“

吐蕃的那对兄弟既然能在去年同意安定的交易 , 用礼送文成公主归国换回禄东赞的遗体 , 就已明摆着不是只凭蛮力办事 , 会一腔热血上头的蠢货 。

对于他们而言 ,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赞悉若坐稳吐蕃大相的位置 , 避免遭到赞普与 “ 尚 “ 族的打压 , 折腾明白禄东赞死后在吐蕃内部的矛盾 , 绝不希望在此时遭到大唐的发兵打击 。

到时候 , 恐怕不是外力的作用让他们暂时放下芥蒂一致对外 , 而是以更快的速度激化纷争 , 直到分出一个胜利者去迎接唐军带来的挑战 。

这样的情况下 , 吐蕃最有可能迎来的还是失败 。

既然如此 , 他们便不能在此时给唐军留下话柄 。

大唐不是要封禅吗 ? 那么吐蕊就派人前来祝贺好了 。 起码在明面上 , 谁也挑剧不出这位新任大相的邦交手段有何不妥 。

文成公主又压低了音量 , 用只有同在车中之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 现在若要进攻吐蕴 , 大唐做的准备也还不够呢 …...“

她自被接回长安到如今 , 便如安定在回返途中所告知的那样 , 已从事起了修编西域图志的工作 , 凭借着自己卓越的记忆力大略打出了一个框架 , 以便在随后分发给一并从西域回返的其余人等填补血肉 。

安定也同她说过 , 这个工作不是非要她在半年一年内完成的 。 毕竟 , 为了拥有进军吐蕃腹地的能力 , 她向陛下建议 , 自日月山口与当金山口 , 分别将陇右驻兵以及西域兵马送往藏原之上 , 让士卒以交替戌防为由适应高原气候 。

若非此次在吐谷浑边界击退吐蕃兵马 , 基本上都是快速完成的交战 , 唐军的损失可能会比现在多出很多 。

五年之内 , 唐军的态度都是防备吐蕃入侵 , 阻遏对方的扩张 , 同时收拢处在吐蕃与大唐边界上的这些羌人部落 , 建立起一道随时可以卷起风暴的壁障 。

下一场对外战事俏若真要在封禅之后发起的话 , 一定不会是在吐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