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陶氏(1 / 4)

好半天后,还是赵宝珠先回过了神,目光在周围的百姓脸上转过一圈,朗声道:

“烦劳诸位大清早来拜访,按理应请大家进衙门喝杯热茶,但本官昨日方才到任,里头尚且未收拾归整,就不请诸位进来看笑话了。”

听了这一番话,在场百姓都是目瞪口呆。他们何时从县官老爷口中听到过如此谦虚有礼的话?前边儿那个县老爷虽在尤氏一族跟前跟条哈巴狗似的,在他们这些平头百姓面前却是拿鼻孔看人,满口之乎者也,开口就是「你们这些不通教化之徒」如何如何。因而县上的人都不待见他,虽面子上敬他一声县老爷,背地里却一口一个狗官地骂他。

故而骤然见了赵宝珠如此温和有礼地跟他们说话,众人竟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纷纷杵在原地说不出话,不好意思的一下一下拿眼睛瞥着赵宝珠。

赵宝珠倒也不在意,而是自怀中拿出一吊钱来递给阿隆:“你拿去,一人赏钱十文。”

阿隆应了声拿下去发了。在场的百姓顿时更加惊愕,他们这些好事者一早来县衙看热闹,没有被呵斥,反而还倒得了赏钱银子,一时间道谢之声不绝于耳,还有面子薄的羞愧得不肯收。

赵宝珠朗声道:“这是本官的一点心意,还请诸位收下。我既任了本县县令,诸位的生计便是本官之生计,日后诸位若遇了什么麻烦事,都可以到县衙门来。”

此话一出,众人也不好在推拒下去。只是心中到底留了个疑影儿,不敢轻易相信赵宝珠的话。这新县老爷人美,说话也好听,只是看着实在年轻了些,不像是能平事儿的人。想必是还未见识过尤氏的厉害,才会承诺得如此轻易。如此知书达理的水灵玻璃人儿,恐怕等真遇上了事儿哭都来不及呢。

赵宝珠将众人面上的犹豫看在眼里,也没有出声辩驳。他心里清楚尤氏这样的乡绅在当地的影响之深远,俗话说得好,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更何况他如今在百姓眼中估计就是一条小泥鳅。

他倒也不急,将赏钱散了,便和阿隆一起回了衙门里。

阿隆在外头没说什么,一进门却忍不住对赵宝珠道:“老爷,这又散出去一吊钱,你没事儿赏他们做什么?那都是群最闲的无事之人,不必赏他们。”

不是他小气,是阿隆真为赵宝珠担忧。这县衙门空了两年,东西都破败了,原本衙门里的小厮衙役账房先生等等都一概散了,是缺东西也缺人手,哪里来的钱如此大方呢?

赵宝珠却不甚在意地摆了摆手,道:“得民心最要紧。”

治理之道到了最后也不过’人心’二字,不得到百姓的信任,他就算是再有心要治理好这一县之地也找不到地方着力。今日赏钱下去,虽不能彻底消除百姓心中的疑虑,到底也留个好印象,只求这些百姓日后遇着了事,能想着还有他这个县令就好。

赵宝珠一边思虑着一边坐回到桌案前,拿出纸笔来洋洋洒洒列出数样需要修缮的东西来,再拿出二两银子给阿隆,嘱咐道:“这儿你

比我熟,你去找些匠人,先把这些物件修好。”

他在单子上列出了衙门外头褪色朱门,塌了的墙角,正堂上脱了一半儿的牌匾,一应桌椅摆设等物。阿隆一看便皱起眉头,犹豫地看了赵宝珠一眼,道:“老爷……你这上边儿写的都是外面的物什,可这后头的东西怎么办呢?”阿隆想着还是要买一两床好被子,将后院的门槛床榻等好好修缮一下,才住的舒服啊。

赵宝珠却摇了摇头,道:“先将前头修整归置好才是。”自去了京城,他对’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古话感触更深。不论他的话说的多么好,人家进来一看衙门是如此破败的模样,不免看低你几分。况且若他料得不错,恐怕迟早有人要上门给他个下马威。到时候见什么物件都是烂的、旧的,气势上便短人一截。

阿隆拗不过他,终究是拿着银子去了。他们主仆二人伙同匠人满院子敲敲打打,花了好几日才将这县衙门修整出了个样子来。同时,赵宝珠忙着点当清楚库房里的粮草物什,忙得脚不沾地,每日睁眼就是干活,晚上头粘在枕头上面就睡,好几日后才终于找着了时间再坐下来想好好读一读叶京华的信。

谁知信才读了没有两页,府门口忽然就响起了哐哐的敲门声。

“真会挑时候。”阿隆亦是不满:“早不来晚不来,午膳刚摆上呢。”

“胡说。”赵宝珠将信放下,瞪他一眼:“以后不许再说这种话,快跟我到前头去。”

阿隆遂悻悻闭上嘴,出去开门,几息之后转回来,身后跟着两个体型健硕的男人。两人穿着短褂和粗布裤子,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看着很有些吓人。

他们跟在阿隆后面走进衙门,一抬头便望见一着青色官府的年轻后生坐在堂上。只见他面白如玉,头戴乌纱帽,右手虚放于惊堂木旁,背后挂着一张崭新的牌匾,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此刻正垂眼看着他们。

二人见了这幅场景,皆是心里一咯噔。之前众人收赏钱的时候他们没在跟前,只从亲戚邻里口中听说这新来的县令人长得十分标志,看着脸软心也善,所以才想来碰碰运气。没成想真来了一看,就被他周身的气势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