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茉莉,亲莫离。”
头发花白的摊主将一堆白糯糯的团子放在叶莲娜手里,微微一笑。
“异国他乡不容易,吃了清茉莉,与你的亲人不分离。”
说完,他就把清空了的小摊与锅灶一收,推着急匆匆的走了。
“回去问妈祖娘娘日子了!你俩吃完碗撂那就行!等会我儿子下班了把我的条凳捎回家……”
唐磊左右一看。
哦,眨眼间,这小小的摊子除了几条折叠桌凳,已经啥也不剩了。
也许是反诈app给了老板自信,他走的很放心。
只留下叶莲娜抱着一堆“清茉莉”,努力思考。
“不对啊,唐哥?”
“他既然说亲人不分离……怎么他自己还这么急着去国外,额,创业?”
唐磊拿过一个糯团子啃了口。
“因为他忽悠你的。”
叶莲娜:??
唐磊叹了口气。
啥茉莉,莫离的。
“这名字完全是个音译,本地方言,实际就是……”
“剩饭团子!”
叶莲娜目瞪口呆:“这有关系?”
唐磊耸耸肩:“方言,很奇妙吧!”
所谓闽地清茉莉,其实就是东北的粘豆包,京都的艾草团。
都是糯米粉做的团子皮儿,里头包上豆沙馅儿。
吃一个外皮软糯Q弹,内里甜蜜带沙。
不过清茉莉的外皮上还要再滚一层糯米,蒸熟了后活像米粒捏的大饭团。
掰开咬一口,豆馅不会打的太碎,一般还带着微微的颗粒感,吃起来甘爽清甜,不会黏黏的糊嗓子。
早年正宗的清茉莉,用的都是黑豆馅儿。
近几年宽容不少,经典红豆也来了。
不宽容也没法,总不能一直拿剩饭来做“正宗”的吧。
这小吃味道不错,名字却过分巧妙,不懂的还以为是茉莉花做的。
外地来旅游的人多了,闽地老板就运用了些“语言的艺术”。
毕竟剩饭团子实在不适合做网红食品啊!
唐磊解释完,就见叶莲娜一脸碎掉的表情,默默的按住了他的嘴。
“唐哥,要不然,你……还是把解释吃回去吧。”
说的很好,下次不要说了!
她还是觉得和唐哥不分离这寓意好点!
什么剩饭,不听不听唐哥念经!
叶莲娜愤愤的抓起一颗大团子,嗷呜嗷呜的往嘴里塞。
别说,剩饭也好吃,香!
唐磊挠挠头:“好吧,有机会在家给你做个差不多的,‘时来运转’。”
“这个是真的叫的好听。”
叶莲娜吧唧着清茉莉问他:“哪里差不多?”
“口感差不多?”唐磊想了想笑了:“都是皮薄馅儿大。”
“不过,我老家那个用的是地瓜粉做的皮子,里头还是咸味馅儿的。听说有的地方也吃没馅儿的。”
闽地把米面包馅儿的吃食叫米时,以前是供奉用的。
这所谓的“时来运转”,也和米时有关。
简单的做法,就是糯米粉搓团子,跟驴打滚似的,煮熟滚上香喷喷的花生碎,黄豆粉等等,就可以吃。
黏糊糊糯叽叽,带着纯正的米香。
大夏人对圆有执念,这搓圆子的过程就叫搓圆转运,时来运转。
一家人一起搓,那就是团团圆圆。
这种就主要吃个象征意义。
另一种麻烦点的时来运转,俗名叫“咸埘”,外皮是地瓜粉拌煮熟的地瓜,捣成面团捏的。
里头则是紫菜,猪肉,虾仁,包菜萝卜啥的。
讲究点的,还会往里包干贝,蟹肉,海蛎,目鱼。
十几种鲜味食材在锅里炒出香味,一并包入皮儿里,荤素有致,咸香诱人。
一口咬下满满都是肉,口口都是鲜!
堪称豪华满汉全席大肉包!
小叶听的直流口水,一边问唐磊。
“不过唐哥,为啥用地瓜包啊?不用糯米啥的?”
她刚才听的吃的大部分点心不都是用糯米做的吗。
唐磊:“地瓜捏出来的皮也不错,又薄又韧,还有点微微的甘甜,唯独有个缺点。”
不好看。
没白面的那么光滑,黄澄澄,还有点麻麻赖赖。
当然,最重要的是……
为啥不吃白面吃地瓜?难道是不想吗?
这话现在可以说,放几十上百年前,老闽人已经急眼了。
八山一水一分田,上哪找精米细面啊!
能攒出来一个大梯田,已经是闽人种地最大的努力了!
从有茶叶开始就知道这地儿产茶多,只种茶不种粮是因为不想吃饭光想喝水啊?
那只能是因为山太多,种不了啥粮啊!
兵家不争之地的含金量全在这了。
搁解放前的日子,闽地不仅土少水也不好,盐碱泛滥,种水稻收的都不够填饱肚子。
种的最多的,就是地瓜。
甚至地瓜都来的不容易。
这玩意学名叫“番薯”,带番就说明不是大夏本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