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9 五千里烽火狼烟(1 / 2)

大清隐龙 心净 1199 字 6个月前

古代烽火传信的速度可不慢,这完全是依赖视觉系统,说白了就是以光速来进行消息传递。

这边烽烟刚升起,几十里外的人就能够隐隐的看见黑烟了,要是到晚间那就更简单了,火光闪烁更是明显。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但是烽火系统显然不能达到这个效率,因为耽误时间的还是人力,毕竟发现烽火然后点燃烽火这都需要人来操作。

如果准备充分还好说,如果搬动柴草浪费一点时间那就不好说了!

但是21世纪的时候,曾经有纪录片做过这样的实验,烽火台和越野车比消息传递的速度,结果烽火信号的速度比越野车足足快了三倍还不止。

哪怕是按照一百迈的时速来计算,烽火的消息传递速度也已经达到300公里每小时了。

这妥妥就是高铁的速度啊!

烽火从嘉峪关传递到张掖,再向东南传递到山丹、永昌、武威最后到古浪河的地方,长城开始一分为二。

一部分向东直奔宁夏,而一部分则向南挺近到了兰州!

从嘉峪关传信到古浪河,一共才用了两个半小时,之后烽火分成两路继续前进,向南的一路又用了四十多分钟就点燃了兰州城北,沙井驿的烽火,这里就是通向兰州的最后一座烽火台了。

烽火点燃的时候,东方天色刚蒙蒙亮,早起的西固城百姓傻傻的盯着北方山头燃起的火光,一个个还问呢。

“咋了?这咋还烧起来了呢”

“就是啊,山火?”

“不对啊,要是山火也不至于就少这么一点还这么大的烟啊?”

百姓簇拥到大街上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大清朝二百年都没有用过烽火狼烟信号,他们早就已经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好玩意儿了。

但是衙门里可有明白人,师爷一看就跳起来了“日!烽烟预警?沙井驿那不是长城上的烽火台吗?”

“左大帅发的信号吧!快向兰州城报信啊”

西固县衙快马向兰州城狂奔而去,哪里是大军物资集结的总后勤部!

兰州城震动了,所有人都知道西边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但是烽火狼烟虽然快但是不足之处也很讨厌,就是不能传递复杂消息。

人们知道发生事情了,可是就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了!

整个城市在焦灼中度过了三天才收到了嘉峪关回来的信鸽,留守的将领们一看军情顿时激动的原地跳起三尺高。

“大捷了!星星峡大捷了!西征大军已经攻克星星峡,打到哈密了!”

“哈哈哈全城通报,贴红!给西安城放信鸽让西安城赶紧向天下发电报啊!”

兰州大街小巷全都贴满了红色的喜报,星星峡大捷的消息让甘肃全省如过年一样沸腾!

可是这时候西安、京师还满头雾水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遥远的西北发生了什么。

长城从古浪河这边一分为二,主体继续沿着明长城古道向东方延伸,大靖堡、红水堡沿着黄河到宁夏中卫,紧接着一路北上探头到宁朔。

过黄河入红山堡,直入陕西定远、靖远向东北直插榆林城!

长城对于陕西省来说那就是整个北方边界线,长城以北就是内蒙,以南就是陕西,这里和山西一样,都是明朝对抗蒙古的最前线。

烽火烧到这里已经彻底把沿线的军民给烧迷糊了,那些当年明朝边军的后代一个个看着狼烟滚滚不知所措,甚至很多废弃的烽火台都是周围百姓自发的点燃烽火。

你问他们为什么点?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来,但是村子里最老的长者就会狠狠的教训他们一顿。

“不要问为啥老祖宗的老祖宗就这么留下的规矩,西边的烽火要是烧起来了,你这就得跟着点!”

“这么老长的长城,多少烽火台?一个地方犯神经有可能,怎么可能成千上万的烽火台都犯神经?”

“听大家伙的没错,西边的乡亲一定是知道点什么,不然才不会浪费柴火呢!”

不可思议,后世历史学家对1871年长城重燃烽火的事件给出的标签就是不可思议!清朝废除了两百多年的长城防御系统,很多地方城砖都丢的差不多了,怎么就能诡异的翻身复活了呢?

多少烽火台都已经被衰草彻底覆盖了,除了放羊牧马的人会光顾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清朝的驻军和官府愿意来看这里一眼。

但是清政府的无视却没有抹杀百姓心灵深处的久远记忆!

很多东西居然会以民间传说、宿老口耳相传、神话故事、戏曲、乡间野人笔记等等叫做文化的东西所传承下去。

没人组织他们,他们就是凭着本能,血脉里流传的文化记忆而自发的做出那样的行为!

那些长城边墙的村民们,也许一生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就是睁眼瞎就是不认字,可是他们就是知道,烽烟起就是塞外有警!

烽烟起就是有一族的亲人在求救,烽烟起你就必须要把烽烟传递下去!

这种烙印在血脉中的文化,就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遗传基因,无论你异族统治、列强欺凌几百年,这文化他就是死不了!

地方官傻眼了,所有清政府培训出来的地方官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