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夫聪慧者,皆阅吾书也(1 / 2)

秦奉安从桌下抽出一折呈文,与苏斐然递过来的纸条对比着端详,发现二者不仅字体一样,连措辞都十分相似。

——之乎者也遍地跑,夫耳岂兮水里游,盖矣焉哉满天飞。

看来,这字条的确是严司马亲笔。

“别说是同他有仇之人,就算是我也想杀了他。”秦奉安强忍着将呈文撕作粉碎的冲动,眉角抽搐着说。

苏斐然耸耸肩,又递过去一张纸条,“或许你看了这个能解气些。”

秦奉安接过去,打开纸条,顿时豁然开朗。

纸条上只写了两个字:“救命!”

苏斐然指了指第二张纸条上的殷红污渍,说道:“虽然已然干涸,但这的确是血迹。当我发现严司马尸首时,他的嘴角溢有鲜血,地上也有斑驳血迹,显然他死前曾大量吐血。恐怕,纸条上的血迹就是那时沾上的。”

秦奉安沉思片刻,随手拽来一张草纸,一边思索一边写写画画。

“有思路了?”苏斐然好奇地问。

秦奉安沉着地点了点头。

苏斐然大为惊异,就算是亲临现场的她也只能猜测此事与江北太守有关,许是太守拉拢他不成,想杀他灭口。只是揣测归揣测,她还未想到办法证实,难道秦奉安竟这么快就想到验证的法子了?

“让我看看!”

苏斐然等不及地将草纸拽了过来,第一眼看去——秦奉安的字迹赫然入目,清秀简练,甚是好看。

第二眼看去——他写了一大长串什么东西?!

“白话文运动纲领”???????

苏斐然愕然地看了眼并没有觉得丝毫不对的秦奉安,然后目光落在草纸上,顺着秦奉安写的诡异东西一行行看下去:

“风雨如晦,世道多艰。朕深感文言之弊,遂倡白话文运动,以期启迪民智,广施教化,振兴大古。”

“文言古奥,词藻繁缛,非学士难解,乃士大夫之专利。平民百姓,日忙生计,岂能研读古文?如此文字,非但无益于民智之开化,反而使民众与知识之门愈加遥远,阻碍社会进步。吾试问,国之民众,皆被文字所困,何以传承文化?何以振兴国家?”

“反观白话文,简洁明了,言辞通俗,近乎口语,民众皆易理解。凡有识之人,一读而知其意,一闻而晓其旨。读之,如清风拂面,春雨润物,能使人心畅快,民智渐开。推广白话文,乃普及教育之良策,使人人知书意,明理义。如此,方能兴民族之自尊,建强国之基业。”

“白话文运动,应时代之呼唤,顺民意之所向。唯有推行白话文,方能普及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促国家富强。我等呼吁全国同胞,共同拥护白话文运动,摒弃文言之弊,迎接新文之光。愿我中华大地,处处皆闻白话,人人尽享知识,早日实现民智开明,国运昌盛。”

苏斐然再抬头,眼中一片漠然。

“秦奉安......”苏斐然叹了口气,“先不说重点在不在于严司马喜好的文体,你写的这玩意也不是白话文啊?读起来半古不古,照样还是之乎者也那老一套。”

秦奉安扯过草纸,满意地端详道:“意思到了就好,细节无须苛求。”

“先别管白话文运动了!”苏斐然没忍住,气运丹田,自上而下猛地给了秦奉安一记手刀,“你不认为,严司马的上司有很大嫌疑吗?”

“诚然。”

秦奉安将草纸随手往地上一撇,仿佛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苏斐然虽然聪慧,但她在后苑,自然不如前朝的秦奉安通晓局势,洞若观火。

“你可知,这江北太守是何许人也?”秦奉安将呈文一合,问道。

“不知道。”苏斐然说,“还有,你能不能别拿腔作调了?”

秦奉安没搭理她后半句,自顾自说道:“江北太守,乃是前任颖藩都统花贝。”

苏斐然眼神一凛:“花棠棣他爹。”

“是也、是也!”秦奉安扶着下巴上并不存在的胡须,故作悠长道,“尚有他事,你不知也!花贝一意孤行,推行新耕田法,然损坏土壤,以致农田下陷,下有农户上报,上有群臣参奏。江北粮价飞涨,恐有饥荒之患邪!”

“MDZZ。”苏斐然根本没听他说了什么鸟语,“我要走了。”

“卿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秦奉安双目圆瞪,昂首挺胸,望向天穹,“见贤思齐焉,安知己非贤?琉容华,你尚有许多事须向寡人虚心求教!”

说罢,他还觉得不尽兴,又宛如世外高人般闭上双眼,转过身去,对苏斐然语重心长道:“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尔等小辈,图样图森破哉!”

秦奉安装逼结束,却久久未得到回应。

他疑惑地睁开了眼睛。

然而,殿中哪还有苏斐然的影子?

张公公小心翼翼地从殿门外探进头来,看见年轻皇帝负手而立,试探着问:“陛下,今晚还自个儿睡吗?”

......

哪怕是出了永宁殿,苏斐然耳朵里也塞满了之乎者也,让她郁闷得要死。

唯一让她感到慰藉的是,玉销竟没有先她一步离去,而是一直站在殿外候着。

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