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孟德称孤道寡,韩遂谋逆伏诛(1 / 2)

建安十三年,对曹操来说注定是悲哀的一年。这一年里,天下四面开战,曹军折兵将近十万之众,南郡、汉中两场大规模战役,皆以曹军战败而收尾,曹洪遁逃,曹仁被擒……

就在两场大战结束之后的第三天,曹军与江东的战事也落下最终帷幕:周瑜身体欠佳,兵退建业。朱标、朱棣二将也从合肥班师,回许昌而去。

却说曹操委派朱元璋出使汉中,与诸葛亮谈判,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五丈原军前。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末,历时几次谈判,诸葛亮最终将曹仁放归,在朱元璋陪同下回到许昌。

而诸葛亮也因隆冬将至,粮草转运困难而回师汉中。

朱元璋不辱使命,带回曹仁,面见曹操,操即令朱元璋为司隶校尉,掌管都城京畿卫兵守备。而曹仁则被安排前往邺城修养。

自停战以后,曹操愈发感到身心俱疲,且是一日不如一日,头疼屡次发作。

“文若啊。”

沉睡良久的曹操倚靠在床榻上,缓缓睁开眼睛,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守在身边,认得是荀彧:“我自觉时日无多了……天下事如此纷杂,可光阴有限,岂不令人喈吁?”

荀彧为曹操倒了一杯茶递了过去,道:“如今严寒将至,四处战事悉数停息,丞相应该适时多多修养,保重身体啊。”

“不……”

曹操接过茶来,一饮而尽,叹了口气,道:“我病体日益沉重,恐不能长久啊!”

说着,曹操问道:“人生之短,恰如白驹过隙,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仿佛预感到了什么,略点了点头。

曹操从床头拿出一卷帛书,道:“这是群臣联名上表,要陛下为我加尊号,我正踌躇难以决断。”

荀彧只是略微翻看一眼,便连连摇头,道:“丞相,恕我直言,如今您威震天下,高居相位,已经是人臣之极,若是依众人之言,我只怕,后人议论,于丞相可是大不利啊。”

“文若所言虽然有理,但是……”

曹操沉吟片刻,眼神渐渐变得有神起来:“为天下计,我岂能为了个人的名声呢?”

荀彧沉默不言,半晌后,缓缓开口道:“去年一年我军损兵不少,尤其是从各地征调的新兵,使得冀州、幽州等地军民生计艰难。再加上我听说公孙康暗藏不臣之心,势力日益膨胀,辽东局势只怕是不稳啊。”

看着一脸认真的荀彧,曹操仿佛是下定了决心一般:“我意欲向天子表奏,令你暂领冀州牧,前往河北,一来整顿军务,二来试探公孙康虚实,你意如何?”

“为国为民,彧岂敢推脱?”

荀彧拱手道。

不久后,曹操果然下令,命荀彧暂代冀州牧,在朱棣、朱标并夏侯惇、张辽陪同下前往冀州。

同样在荀彧离开后不久,朝会之上,以大臣董昭、荀攸为首,以及郭嘉、朱元璋、宇文述、宇文化及、司马懿等人再次联名上表,请刘协将曹操拜为魏公。

刘协轻轻掀开自己冠冕前的十二旒,道:“丞相连年征战,劳苦功高,远盖姜尚张良,只是……朕以为若是妄加尊号,恐惹天下非议,朕……实在只为了丞相的声誉考虑啊。”

“陛下所言差矣。”

班列之内,一人怀抱笏板大踏步而出,厉声道:“陛下自己也说丞相之功远迈周之姜尚、汉之张良!若无丞相一人,如今天下称王称霸者何止一人?陛下不加以犒劳抚慰,莫非要寒忠臣之心吗?”

这说话之人正是朝内侍中华歆华子鱼。在他的鼓动下,群臣一同发难,力劝为曹操加尊号,为魏公。

建安十四年春,刘协下诏,赐曹操以魏公爵,筑坛,加九锡。

“魏公千秋!大魏千秋!”

曹操身着冕袍,高登台顶,接受百官朝贺。

随即,皇帝再次下诏,封孙权为吴侯,命其西讨刘琦;封刘备为汉中侯,令其攻伐马腾。

但是与此同时,曹操却又以私人名义给刘琦、马腾写信……

孙权得诏大喜:“昔日刘琦小儿夺我豫章、鄱阳,切齿之仇未报,我正欲大兴水陆六军,与其决一雌雄,今既有旨意,吾更要奉明诏讨不臣!”

鲁肃谏道:“主公不可,此曹操挑拨离间之计,他新加魏公尊号,唯恐再次让天下对其群起而攻,主公切勿中计啊!”

“子敬所言非也。”

孙权道:“我岂是中了曹贼之计,而是此仇早铭记在心,荆州乃我世仇,我发誓早晚要将刘琦挫骨扬灰,方泄我心头之恨!前番与曹操开战,腾不出手来,今日终于可以和他拉开阵势了!这一战,我不但要夺回豫章、鄱阳,更要为死去的甘宁将军、潘璋将军报仇雪恨!”

孙权不顾鲁肃劝阻,于建业大会诸将,意欲西征荆襄。

正在他要召见周瑜问策之时,忽然传来消息:周瑜于会稽郡忽然病倒……

上至孙权,下至堂外执戟,尽皆大惊失色,仿佛天塌一般。

“公瑾他……”

孙权抓住使者的衣襟,问道:“他是怎么了?”

使者颤颤巍巍地说道:“医者说,大都督是征战劳苦落下的病根,再加上合肥之战,火气上涌,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