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边倒的屠杀(1 / 3)

由于祖国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空军在前期肯定会因为飞机数量不足的原因,从而不断地转场作战。

考虑到后勤问题,黄河早就在今年的十月份,便以老总们的名义向各个根据地发出了修建野战机场的指示。

从边区出发到皖南那边,中间足足一千三百多公里,甚至要横跨三个大省。

虽然喷火和空中火车的航程都足够一口气飞完全程,但是这段路上要经过多個敌占区,鬼子早就修建了不少机场。

这种情况下,如此庞大的编队飞过去,很有可能会被鬼子的飞机拦截。

战斗英雄们和边区参谋部经过共同商议下,最终设计的运输路线是从边区出发,先飞到冀鲁豫根据地中转。

在濮阳休息一个晚上,天亮以后立马出发直奔皖南。

虽然这样的路线会多飞三百公里左右,但中转以后单次航程少了一半,最重要的是战士们完全可以避开敌人的两大机场。

鬼子陆航轰炸西南首府的飞机,就是来自这两个机场,包含了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

第一条路线是自武旱起飞沿着长江一路向西,途中经万州、忠县、丰都、涪陵、长寿,最终抵达目的地。

第二条路线是由晋省出发,经长安、四川北部,一路向南轰炸目标。

在冀鲁豫根据地中转,可以说是当前最合理的选择。

————

1940年12月31日晚上六点半,二十五架C47运输机和六架喷火战斗机,顺利着落在八路军第二纵队的野战机场。

空中火车的最高速度为36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为260千米/小时。

这段八百多公里的路程,战士们只用了三个多小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全程都很轻松,因为无论是冀鲁豫根据地还是边区,两边都没有雷达和成熟的无线电技术。

从出发开始,飞机员基本靠瞅。

这样十分考验飞行员们的基本功,想要确认飞行的路线。同志们只能靠纯目视,然后配合地图和记忆力,一边飞一边寻找一下有特征的地形。

这就是最原始的领航方法,地标领航,也是每个飞行员的必修科目。

这种糟糕的情况得等黄河靠系统和老曾,掌握了成熟的无线电技术才能有所好转。

到时候地面和飞行员就可以通过语言直接交流进行路线的引导,甚至还能发展出航空中的无线电领航技术。

两种技术都是军事强国必备的,要不然会影响未来轰炸机的效率。

毕竟现阶段执行远程任务的轰炸机,都需要进行大编队出航。

整个编队都要跟着领航机飞行,领航员靠着无线电和地图的指引,才能将编队带到轰炸目标上空。

等众人平稳落地后,第二纵队的杨司令带人亲自接待了常校长一行人。

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冀鲁豫根据地已经修建出了三条大型跑道。考虑到运输问题,同志们甚至还准备了几个大型仓库。

这些都要得益于杨司令的眼光,他小时候虽然没上过学,但跟着部队来到边区后,曾经在抗大学习过一段时间。

半年多的学习,让他了解了不少关于空军的理论知识。

看到飞行员们出舱,杨司令立马上前握住了常校长的手,他看着众人兴奋的说道:

“同志们辛苦了!我让炊事班准备了晚饭,你们吃完饭抓紧时间去休息吧,明天还有任务呢。”

“卸货的事情交给我们二纵来做就行,应该都是标记好的吧。”

瞅了一眼已经开始工作的战士,常校长面露疲态地点了点头。虽然他是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但之前没怎么接触过大型运输机。

所有机组都只经过几天训练便草草出发,为了平安的飞到冀鲁豫根据地,大家在路上精神都高度集中,现在已经到了极限。

“好,辛苦杨司令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不过千万要小心,这次除了生活消耗品以外还有很多武器和弹药。”

经过短暂的沟通后,飞行员们出发前往炊事班。在临走前,常校长还特地指出了一些野战机场的不足。

————

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升起运输队的众人就立即出发了。

长途飞行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情,在不需要自己领航的情况下,王亥队长在脑中不断地与假想敌机交缠、机动躲避、反击,这个技巧是他一直都有的习惯

王亥队长之所以能年纪轻轻就成为我军的王牌,是因为他会利用每一次执行任务的机会,尽可能锻炼自己驾驶战斗机的能力和技术。

在离目的地还有四十分钟的位置,前方突然出现了三架九七式战斗机。

二战期间,无论是哪种飞机作战,都必须靠飞行员的肉眼观察。

这时候可没什么辅助设备,更没有先进的雷达。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判别敌我,充分体现了战斗英雄们的实力。

此时远方的三个鬼子非常懵逼,任谁突然发现己方空域出现了未知的飞机都会感到意外。

三人中军衔最高且资历最老的川井哲平先一步下令,他在通讯频道警惕的说道:

“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