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原来是个小富婆(2 / 3)

看宝友不说话了,他还追问了一句:

“还有啥遗漏的知识点不?”

“应该没有了。”宝友摇摇头,“就是想让老师看看,东西有没有什么问题。”

“没有问题,这就是明朝末期的铁火铳。今天我是长见识的。”

张扬巴不得每个鉴宝的兄弟,都能像这位宝友一样做做功课,这样起码不会收到那些,明显不符合史实的东西。

他这个鉴宝主播也能轻松点,和弹幕一起看热闹就行了。

“老师别这么说,我也是来和您交流探讨一下。”宝友怕张扬说反话,赶紧补充道。

“嗯嗯,没毛病。”张扬点点头,好奇的打听道,“这种火铳你花了多少米买的?”

“五十个W。”

“这么贵啊?”对于这个价格,张扬有点惊讶。

虽然火铳上有落款,可以保证这是“官窑”的宝贝。

但从明朝流传到现在的火铳,哪件还没点来头呢,就算是出土量最大的永乐火铳,人家的主人也是大名鼎鼎的神机营啊。

这么一件铁镀银的火铳,五十万,反正张扬觉得不太值。

“现在市场要这个价了,毕竟是明代的。”宝友解释道。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心里有数的,或者不缺钱,不在乎溢价的问题。

“行,那咱们看看剩下的两件呗。”

张扬也不纠结,今天就是带着弹幕学知识。

“剩下两件,我研究的就没那么深了。”

宝友边说边打开了第二个箱子。

里面装的是一件竹节形的火铳,算是元明两代火铳最常见的款式。

枪身古铜色的外皮,以及枪口绿色的铜锈,证明这件铜火铳的材质并不单一。

在握把处写有“天佑丙申,朱府铸造”的字样。

意思这是在元朝丙申年(公元1356年)由朱家人铸造的火铳。

但实际的生产时间却是2014年。

“老师,这件有问题没?”

“有。”张扬点点头,告诉宝友,“你这件东西的原型,就在余杭博物馆里摆着呢,我上个月刚去看过一次,印象非常深刻。”

“上面不是写着朱府铸造吗?当时有个游客说,这是朱元璋家里造的,给大家都逗乐了……”

“你这件,完全是一比一复刻,有点像是从文创商店里买的桌面摆件,一般底下带个座子,放在桌面上像大炮一样。”

“啊?”宝友好像没想到张扬能看的这么快,忍不住质疑了一句,“如果是摆件,不会做绿绣吧?全新的不是更贵吗?”

“当然是带铜锈的贵啊,想啥呢,都多了道老化生锈的工艺,肯定得加钱。”

“但是我买的时候,卖家说是祖传的……”宝友还在犟。

“祖传啥啊,这是元朝的东西,卖家祖上是元朝的兵?朱元璋没给他们突突完?”

“你不信就搜一下余杭博物馆的藏品嘛,东西应该还在。人家那真品,不管是锈色还是铜氧化的颜色,都比你这个自然,没有任何化学药剂的痕迹。”

张扬都说让宝友自己上网搜一下了,算是把饭喂到了嘴边。

宝友这下终于不嘴硬了,答应下去后,自己好好看看。

【为什么火铳上面都有铭文啊】

【说明古人也喜欢刻字啊】

【这是在贵重物品上留记号,不然被偷了怎么办?】

“回答下弹幕的问题哈。”

“这些铭文,还真不是怕被偷留的记号,是工匠铸造时留的证据,万一东西出问题了,是要追责的。”

虽然早在元代,火铳就已经在战场上亮相,但直到清代,火铳的腔体还是由老师傅手工制作。

所以严格来说,每件火铳都不一样。

而这种威力巨大的火器,要是造的有问题,那就是自杀神器。

所以必须把工匠的名字留下,方便出了问题追责不说,对用火铳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工匠把他的命都刻在了火铳上了,火铳兵还有啥不敢用的?

“但是也不一定吧?”宝友再次出声质疑张扬。

这次针对的是他关于火铳上的落款的解释。

原来在宝友的第三件藏品上,写着“扬我国威”四个楷书的繁体字。

“这总不能是工匠的名字吧?”

“当然啊,不过这件火铳也不需要管是谁造的。”张扬让宝友看看火铳的枪口,“是不是跟新的一样?”

“确实……”

“所以啊,这就不是件实用器,这是近代的装饰品,估计是送给哪个军阀或者官员的。”张扬解释道。

拿兵器当礼物,是华夏数百年来的传统。

剑这种冷兵器能当礼物,那火器当然也可以。

不过这种收藏用的火铳,在整个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之后很快就被手枪给完全取代了。

“那这东西也不值钱。”宝友叹了口气。

他没想到,自己三件东西里,只有从拍卖会上高价买回来的是真品。

原本捡漏的幻想,被狠狠地打击到了。

“宝友别灰心啊,还是很感谢你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