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同乡叙旧(1 / 1)

临到一天的比赛结束,观众三三两两退场,余下的人们则抓住这难得的闲暇,与旧友新朋继续着未尽的话语。

屈天成出面挽留秦景,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挚与热切,“秦将军,刚好在正月里,不如饮酒同贺。”

秦景欣然应允:“好主意。”转身交代几句,让卢照先回营。

屈天成鼓起勇气叫住另一人,“三公子,可愿一同前往?”

孙安丰扭头看一眼秦景,“稍等,我交代点事。”同林金辉耳语两句后,便跟上了屈天成等人的步伐。

饮酒的地点不是别处,就在左武卫的一处闲置营房内。这里与右武卫的布局大同小异,只是略显陌生的面孔,让人一时有些恍如隔世之感。

屋内除了屈天成,还聚集着一些来自江南大营的将官。

孙安丰近两年的南衙点卯时曾与他们有过几面之缘,而秦景则相对陌生,他最熟悉的也就是屈天成了。

众人相互介绍姓名和原属的序列后,秦景才逐渐将人与名字对上号。

孙安丰先前对这些来自江南大营的将官倒是表现得温和知礼,仿佛只是普普通通的同僚,绝对不主动提双方的渊源,颇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当然若是这些人找上门人来,不算多为难的事,他也会帮一把。

但类似其他纨绔将官,十二卫随便串门的行为,孙安丰却是慎之又慎,往昔绝不踏进左武卫大营一步。

他是有多硬的脑袋?敢去试探范成达的耐心。再则他对江南大营的兵权没有任何企图。

孙安丰的人生若以长安和江南为分界线,大约各占一半。但除去懵懂的幼年时光,长安无疑在他的人生天平上占据了更重的一端。

所以如今,他与这些人只剩下些许同乡情谊了。

屈天成轻轻拍开酒坛上的封泥,一股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孙安丰轻轻嗅了嗅,便认出了这酒的名字,“琼花露。”

屈天成得意地笑道:“在并州想喝到正宗的扬州琼花露,可不容易。”

琼花是扬州名花,琼花露自然是扬州特产了。

孙安丰当即笑道:“我今年过年的时候,总觉的心里空落落的,起初还不知道为何,现在才明白,原来是少了这琼花露啊!”

孙家和江南联系颇深,府中自然少不了琼花露。但这次南衙家眷给前线将官送年货,搭乘王府的顺风车来并州,孙安丰的待遇也就比冯睿达强一点罢了。

屈天成等人对孙家的家事算不得太了解,只将这事当做物流条件不便下的必然产物。

一方水酿一方酒,人离乡贱,连酒亦是如此。他们寄托乡愁的美酒,在北方尤其在军中,其实并不太受欢迎。

一名将官将琼花露倒在浅口陶碗中,每人分了一碗。

秦景一口饮尽,感慨道:“我上回喝琼花露,还是在移驻东莱前。”

屈天成微微挑眉,顺嘴接道:“谁知道这一去,就回不去了。”

他们现在在南衙日子不差,但对家乡终归有滤镜在。如今竟然连喝一口家乡酒,都成了奢望。

孙安丰低头轻声道:“我亦是七八年没回过扬州了,不知二十四桥明月如何?犹记得幼时父亲带我和兄弟们在湖上看百舸争流的情景。”

在座的其他将官,这一两年来也知道孙安丰是个文人脾性,简而言之就是不肖其父。但他们之间并无利益冲突,因此也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屈天成笑道:“日后国公给你说门江南名家的婚事,迎亲、归宁好大一场热闹,不就能回去看看了吗?”

话说来没错,孙家立足江南,孙文宴孙安世父子的妻族都出自江南。

孙安丰头颅低垂,无奈地说道:“这事父亲做主,我说不上话。”

举起酒碗,“喝酒,喝酒!”

琼花露的数量毕竟有限,每人喝过一两碗后便见了底。于是换上了并州本地产的汾酒。

酒越喝越烈,牢骚也越来越多。

屈天成尝一口酒,并州大营的人说这酒清香纯正,他反正是一点没喝出来。

孙安丰好奇道:“屈校尉,你们先前同突厥人交手,情况如何?”

他只看过战报,但战报上并不会单独描述这一支来自江南的精兵表现如何。

旁边一位将官忍不住插话道:“若是把突厥人拉到地上、水上,老子压根不怵他们……”

声音渐渐低沉,“但偏偏是在马上……”

秦景关切道:“可是伤亡惨重?”

屈天成摇了摇头,“那倒不是,烈王爷把突厥人拉到城墙下来打,说来是我们占优,只是比较起来……”

换了一个恰当说法,“当初王爷和国公带着我们从东莱回师讨逆,整个大营凑几千精锐骑兵都紧巴巴的。当时被两卫的人笑话是会骑马的步兵,我还不服气。”

屈天成将酒碗推远,“后来到了长安、到了并州、见了突厥人,才知道所言非虚啊!”

他们中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见到突厥人。自从加入左武卫以来,剿匪平乱都不成问题,偏偏在突厥人身上吃了大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