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记者,没想到居然有人在网上黑老哥和嫂子,秦小壳只觉得怒意上涌,就要起身去理论。
秦克一手按住她,示意她冷静。
秦小壳都起小嘴,不高兴地重新坐下。
只听到那徐教授道:“阿拉达市的媒体还没胆量敢造这样的谣,而且凭我对那两位年轻院士性格的了解,我认为这事应该是真实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之徒是不可能研究出‘计算种子学’与‘完美型沙漠红薯’的。我还听说过他们在研究种子前,就曾在高三暑假时全国各地跑,做实地调研,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你们可要学着点。”
那个女学生又问道:“但徐教授,我们只是研究植物遗传学的,为什么也要大热天跑来这沙漠调研沙漠红薯?”
徐教授倒是个好脾气,对学生的提问丝毫没有生气,只是温和笑道:“一味呆在实验室里,慢慢就会脱离实际,这对于科研工作者,乃至于学术研究,都是很致命的。”
徐教授说到这里,轻叹道:“目前夏国的科研圈、学术圈越来越浮夸,像秦院士、宁院士这样年纪轻轻却愿意冒着炎热去实地调研的,已是凤毛麟角了。这样的趋势很不好,会导致作为精英人士的学者、科学家越来越不接地气,他们的研究会丧失对底层百姓的疾苦感知力,变得高高在上,说话不腰疼。”
“就像有学者建议‘低收入者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以增加收入’、‘年轻人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在通勤上,应该在公司附近租房子,省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提升自我’……都只会让人徒增笑话。你们现在听着觉得可笑,但如果不坚持实地调研,你们迟早都会变成这样的人。”
“我们研究植物遗传学,属于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为什么做研究。若是不了解农民的实际情况,怎么做研究?研究出来的成果,难道只是当成理论束之高阁吗?你们要学习秦院士宁院士,他们研究沙漠红薯,就是为了缓解沙漠化问题,更是为了让沙漠边缘的贫困农民有过上新生活的希望,出发点就很正确……”
徐教授正说着,已停稳的列车上陆续来了一些乘客,一个高举着手机、挑染着黄毛的年轻人正对着手机道:“各位老铁,我刚上火车,大家都看到了,之前我到这小镇上的几个沙漠红薯田地里问过了,都没人见过秦克和宁青筠,接下来我就要到阿拉达市,再采访一下当地的农民,到时就能揭穿他们弄虚作假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