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这是朱景洪阅兵之所用。
关于阅兵,会典里记了一套搞法,但朱景洪不喜欢那一套,所以今日他要骑马阅兵。
事实上,从多年前他领班开始,基本上都是如此阅兵,即便是在前线也不例外。
与众人说了一阵后,朱景洪依然矫健翻身上马。
随后几名都督也各自上马,只有这些最顶级的将领,才有资格远远的跟在皇帝身后。
至于其他人,则是要到看台下等候,一会儿皇帝将在此观看行军。
时间到时,朱景洪当先打马前行,待其走出了三丈左右,几名都督才打马跟了上去。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随着朱景洪的行进,他每到一个方阵前,都有着山崩般的喊声。
他是皇帝,但这只是最基础的身份,在军中他就是神明,是带领大明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神。
呼喊声是表象,每个人眼中那片炽热,反倒是更能够说明问题。
而在士兵们的视角,远处骑马经过的皇帝,真的就如神明凌世一般,光照万里耀眼无比。
这片炽热的浪潮,朱景洪感受到了,远处的官员们也看到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皇帝权势之隆,已无可争议的超过了先帝,亦或可与世祖太祖媲美。
这样的皇帝,已没有任何人,任何派系可以违逆,乾纲独断言出法随已是寻常之事。
十几分钟后,朱景洪来到了看台上,在场高级文武尽显恭顺,更确切的说叫奴颜婢膝。
随后分列式开始,各方阵陆续迈着步伐,依次从看台前方通过,响亮的呼喊声一浪盖过一浪。
阅兵结束,朱景洪便带众将离场,晚些他将在武英殿大宴群臣,算是对这两年的战争的总结。
从上林苑回到宫里,朱景洪来不及片刻歇息,只因今日本章和奏报还没看。
这两年除了打仗,朝廷方面的变动也比较大,尤其人事变动比较大。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原次辅郑志清致仕,礼部尚书罗广德补入内阁,而工部侍郎贾雨村升任礼部尚书。
说起内阁,首辅赵玉山还在任上,从他执掌内阁到现在,已有整整十三年,这是非常离谱的一件事。
但谁都知道,这位赵阁老也快下去了,因为在上半年全国范围清丈已结束。
完成了这一伟业,赵玉山已没有遗憾,所以此刻他告老奏本,出现在了朱景洪的面前。
而这,已是第三次出现了。
前两次被他回驳,到此也确实该批准了。
这是一份没有票拟的奏本,所以朱景洪得亲自御批,于是他拿起笔写下了“勉从所请”四个字。
现在就存在一个问题,把谁补到内阁里面来,对此他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现任户部尚书何顾谨,其二是现任礼部尚书贾雨村,这俩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人。
说能力,这俩人其实都差不多,更确切的说六部九卿们,乃至更低一级的侍郎们,个人能力上差距都不大,所以选谁其实都说得通。
当然此事不急,毕竟内阁还有两位,维持日常运转没有问题。
大概一个时辰后,朱景洪批阅完了奏本,正打算用午膳之时,宝钗却来到了乾清宫内。
“打搅陛下用膳,臣妾实为惶恐!”宝钗面露微笑,看不出半分惶恐来。
示意其落座后,朱景洪方问道:“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事?那俩小子又闹了?”
他口中的那俩小子,便是其嫡长子朱慕桢和嫡次子朱慕梴,至于老三朱慕栋如今才两岁,还没有跟兄长闹腾的能力。
老大如今十一,老四朱慕梴如今七岁,后者乃是狗都嫌的年纪,兄弟闹腾一点儿不奇怪。
所以,当朱景洪提起这俩家伙,宝钗就觉得头疼无比,如今只觉得年幼的朱慕栋顺眼。
“不是……今日来,是另有事给你禀告!”
“什么事需得你亲自跑一趟?”
“此番论功行赏,给各家命妇的赏赐,汇总起来数额实在太大,一次就要用去二百万两,这可……你总得点头才行!”
只这一次的赏赐,折银就要用去二百万,这确实是非常离谱的数字。
这里要提一下,近两年的高强度作战,对朝廷财政有巨大消耗,原本已经丰盈的国库,已从三千万降低至一千三百万。
内帑也好不到哪儿去,存银从一千二百万已降至七百万。
而大战之后花销的地方还多,比如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换,以及士兵的抚恤都得用钱,所以一次性再用二百万确实是大事。
“该用就得用,攒那么多钱作甚,只要能挣钱不就行了!”朱景洪淡定道。
他确实可以淡定,如今朝廷田税商税充盈,一年折银已在七千万左右,若是不打仗一年固定花销在三五百千万左右。
换言之,只要不打仗或没啥天灾人祸,朝廷一年结余可有三千余万,所以朱景洪根本不怕花钱。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可放开手用了!”
事实上,宝钗来之前就知结果,但这种大事她还是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