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山村匪患(求月票)(2 / 3)

我在异世封神 莞尔wr 2063 字 6个月前

因水灾逃难至此地安家落户的。”

因为是外来人口,一开始不好融入村子,很是老实。

到了郭威这一代时,郭家人已经老实得近乎有些窝囊了。

“他们人口简单,胆子也不大,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是半点儿不敢干的。”

庞知县这里所说的‘作奸犯科’是指落草为寇。

封门村与黄岗村离得近,黄岗村走货的人多,时常雇佣一部分青壮年为他们所用。

赵福生从武少春口里探听过,这些被走货人雇佣的人手段不大干净——也就是说,这些村民并非老实的良民。

接下来,庞知县说的话也验证了赵福生的猜测:

“这些村民在平时就种地,一旦收成不好,或是听到哪里有货郎入村,这些村民摇身一变,拿了武器便能变成匪寇,劫杀来往货郎。”

庞知县说起这些话时,脸色有些冷。

他身为朝廷命官,对于这些行事无法无天的刁民容忍度极差。

可惜万安县近几年来越发不成气候。

大汉朝日渐穷困,朝廷手中无钱,养不起兵丁,发放不起粮草俸禄。

万安县没有朝廷养的军队,要想调兵剿匪,需要向上一级的徐州府申请。

而军中贪污成风。

若要请来这些大爷兵们,少不得县府衙要准备大量金银器物。

且随着朝廷对于镇魔司、地方驻军将领的约束力下降,这些兵丁可非善茬,若是到时一来,失去控制,说不定是要杀人掠货祸害女人的。

到时请神容易送神难。

之后万安县的数任知县虽说明知封门村附近有匪徒,且村民苦不堪言,但府衙一直不敢向上州府部门申报,就怕到时后患无穷。

在这样的环境下,封门村形成两个极端:

“一是悍匪横行,打家劫舍;一是老实良民,既要向朝廷缴纳税贡,又要时不时应付匪徒的劫掠。”庞知县说到这里,都不由叹了口气:

“这郭威就是这样的‘良民’了。”

“这算什么良民?”赵福生抚额:

“这简直要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是,债台高筑。”

庞知县点头:

“他家穷得连当地的村长都不敢去催收,就怕一家子一时想不通,一根绳子了却生路。”

“……”赵福生一脸无语。

庞知县接着再开口:

“他家欠朝廷的税赋不少,一年到头借凑交了,刚到秋收时节,马上催债的人就坐到他家里了。”

正是因为如此,庞知县才选了他——因为郭威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此时庞知县允诺的三百文钱,旁人不敢收,对于穷疯的郭威来说,却是天上掉馅饼,什么活都敢做。

“这郭威家风水不好,养不活女人,他爷孙几代都丧妻,到了如今,他跟妻儿与他老父一道生活。”庞知县大概将封门村的情况讲完,又将事件的重心放到郭威身上:

“他跟妻子生了两儿一女,但其中一儿一女都没养活,剩了个小儿子,现今四岁,平日夫妻带着。”

庞知县说道:

“封门村之上是长条镇管束,我通过当地镇长找到了郭威,许诺让他帮忙寻人入伍,先说给他三百文作酬金,后续如果他招来的人手不错,一经府衙录用,我便给他每人一文的好处费。”

“这个方法不错。”

赵福生点头。

庞知县就笑道:

“郭威也满意,当时拍胸脯保证说将事情办妥,但哪知才过去十天功夫,他就反悔说干不了。”

老知县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那边镇上替他传口信的人说,他家里有人失踪了,不瞒大人,我初时听这话,总觉得像是借口。”

“也未必是借口。”

赵福生摇了摇头,她想了想:

“你也说了,封门村民风彪悍,村中又有匪霸为患——”

赵福生说到这里,语气顿了片刻,她偏头看向庞知县:

“如果这些匪徒一被抓捕,照大汉律例,要判什么结果?”

“这些人杀人越货,欺占良家妇孺,平时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若被逮到,定要判枭首,尸身还要挂在城门口半个月,任由鸦雀食咬的。”庞知县毫不犹豫的答道。

但他话音一落,随即就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大人的意思,是村中有人将此事告密,郭威遭了匪徒报复?”

这些悍匪毫无人性可言,手中血债累累,官府近来动作频频,可能这些匪徒已经得到风声了。

而郭威在此时站在官府一方。

在他看来,朝廷给他钱,使他招揽杂工,杂工获得一份差事,而他获得官府的奖励,这是双方皆大欢喜的事;

但这一幕在匪徒看来,极有可能是郭威成为了官府的走狗,朝廷的鹰犬,帮着官府办事,是要剿灭匪徒的。

这种猜想下,穷凶极恶的悍匪必定会挺而走险。

他们如果对官府有忌惮,且又背后有聪明人,便不会明目张胆对郭威下手——因为如此一来会激怒官府,换来不可收拾的后果。

若照赵福生思路,便该绑架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