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与庄子厚辩法(1 / 2)

夜里,商管家从香料行回来,当即见了王介甫。

王介甫挑灯夜读,看到商管家进来,放下书籍,问道:“何事如此毛毛躁躁?”

“夫人吩咐小人告知,今天白日杜侍郎去了香料行。”

“这又有什么稀奇的?”

商管家把门掩上,靠近几步,低声说:“杜侍郎说,此次青苗法必败。”

王介甫神情顿时耸动:“江南一带,播种占城稻的郡县,都传来了消息,说今年大丰收,如何会败?”

“这个……杜侍郎没有明说。”

“哼,他一介武夫,上阵杀敌是他的本事,也会做几首诗,在文坛上博一些名气,可是朝政的事,他终究是不懂的。”

商管家顺着王介甫的话说:“到底是年轻了些,想说几句话哗众取宠而已。”

“去吧!”

王介甫挥了挥手,让商管家先下去。

再次拿起书籍,却怎么也看不进去了,总是心神不宁。

自从杜蘅进入朝堂以来,往往出人意表,提出礼部自主创收的建议,虽然没被采纳,但却颇得王介甫的欣赏。

此人绝不是无能之辈。

王介甫一再拉拢杜蘅,但杜蘅一直无动于衷,这让王介甫不免动了心思,莫非他并不看好新政,所以才不加入新党?

毕竟杜蘅也没加入旧党。

想到此处,王介甫起身,又把商管家叫来,说道:“你去请一下三司使庄子厚,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

街上还有报童叫卖三期的官报。

但杜蘅已经让报社的官吏抓紧四期的内容,杜蘅也在帮忙看一些投稿的稿件。

而在此刻,庄子厚忽然来访。

杜蘅请他去了后厅去坐,让人上了茶,笑着开口:“官报社的股份,条例司也有份,莫非今日是来查账的吗?”

“倒不知官报社成立至今,盈利几何?”

“目前尚未补上两万贯募金,不过也快了,你也知道如今与兵部合作,第四期的报纸销量必然远胜之前。”

庄子厚笑了笑,说道:“我自然是相信杜侍郎的能力。冒昧问一句,第四期的报纸,内容都定了吗?”

“定了几篇,但还少一大半呢。”

“正好,鄙人这儿有一篇文,还请杜侍郎过目。”

杜蘅伸手接了过来,发现写的竟然是青苗法的议论,庄子厚是新党,自然是将青苗法的好处大夸特夸。

庄子厚端起茶杯,假装喝茶,眼神却偷偷注意着杜蘅的神色。

他这次来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投稿,主要是为了试探一下杜蘅。

“这篇文章我想暂时还是不登吧。”

“哦,这是为何?莫非是鄙人的文采,不入你这位诗仙的法眼吗?”

杜蘅笑了笑,将文章放下:“不是兄台文采不行,而是青苗法胜败尚未有定数,若此刻登了你的文章,万一出了什么乱子,兄台可想过自己的仕途吗?反正文章是你写的,我是无所谓的,官报社也只是负责登文章而已。”

“杜兄何以认为,青苗法一定会失败?”庄子厚收起了之前的笑容。

“那么庄兄何以认为青苗法一定会成功呢?”

“你可知我们变法派费了多大的劲,才推行了青苗法吗?”

杜蘅笑了笑,说:“成功与否,跟费了多大的劲,没有必然关系。”

“如今朝廷的财政,杜侍郎,你也是清楚的,田税都收不上来,国家哪有钱啊?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我朝规定,官员乡绅的土地是不收税的。”

“没错,官员土地不收税,民间百姓为了逃税,还往往会依附于乡绅,将土地挂在乡绅名下。”

“看来杜侍郎也是了解情况的,王相推行青苗法,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你知道乡绅官僚的土地都是怎么来的吗?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够吃够喝而已,家里要多几个孩子,他们就得去向乡绅或者富户借贷,去买稻种才能把地继续种下去,可要是遇到歉收的年景,贷款到期还不上怎么办?”

“自然是要卖土地了。”

庄子厚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卖田卖地,可在那些地主的逼迫之下,他们的田地往往要低价卖出去,很多农户就此失去了土地,好在我朝对商业没有太抑制,否则这些农户只有死路一条,连进城打工的机会都没有。”

“正因如此,王相便改进了常平制度,推出了青苗法,这样农户不必去卖土地,就能从官府中贷到稻种和青苗,歉收的时候,也可以去借粮,等到丰收的时候,再把钱还上就可以了。”

尽管庄子厚说的很激动,但杜蘅却在平静的喝茶,淡淡的问道:“贷款和借粮都是要收利息的吧?”

“不错,每月也就二分利而已。民间也是差不多这个利。”

“要抵押吗?”

“自然需要抵押,否则随便什么人都去借粮,要还粮的时候找不到人,亏损的不是国家吗?”

杜蘅好笑的道:“那你们跟那些乡绅大户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把农民要交到他们口袋的钱,交到了你们口袋。”

这话让庄子厚坐不住了,他正色道:“杜侍郎此言差矣,这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