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藏在昆仑军区的高人(1 / 3)

现在788行动二队正忙着呢,别去打扰他们。”

领头的士兵有些疑惑地问:

“陈大师,您知道他们在干啥吗?”

陈瞎子深意地点了点头:

“他们在救人……”

原本要去后山的士兵们虽然满心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

毕竟在他们眼里,陈瞎子那可是料事如神,无所不知。

也正因如此,白文正等人才得以在后山安心地忙活着,没受到任何打扰。

时间一点点流逝,敲击声在第九十九下时突然停止。

胖子喘着粗气,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虽然这里四季温度都不高,但离熔炉这么近,还是让他热得满头大汗。

其他队员则在忙着准备塑造泥胎所需的物品。

图纸、规格数据,甚至连泥胎的细节刻画,队员们都已讨论确定好了。

队里大部分人对泥胎塑像都不太在行。

也就陈天常年待在武当山上,还算有些了解。

由于没人知道墨无峰原来的模样。

大家只能凭记忆拼凑,把见过的佛像或道身的细节融合到一起。从图纸上看,倒还真有几分庄严法相的味道。

就这样,日复一日。

谁也不知道788行动二队在后山到底在忙活些什么。

然而,每到夜晚的子时,那敲击声便会准时响起,如同一种神秘的召唤。

直到第三天的子时,随着最后一声敲击的落下,这连续的声响才终于停歇。

此时,在后山之地,一尊高大庄严的盘坐式泥像赫然屹立,高约两米,双手以禅定之印轻轻放置于身前。

若有外人偶然经过,定会被这泥塑的庄严气势所震撼。

但若是遇到懂行之人,恐怕会心生疑惑。

因为这泥像所供奉的神灵,竟让人难以辨认。

白文正望着眼前的泥像,轻轻地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

“终于大功告成了……

莫前辈,您对这泥胎可还满意吗?”

话音刚落,墨无峰的声音便在队员们的耳畔响起:

“我这一缕残魂,能有如此安身之所已是万幸,又岂会挑剔。

肉身之相皆是虚妄,我早已看淡……”

陈天闻言,轻轻点头,随后双手结印。

紧接着,七宝道箓塔便在他手中显现。

虽然墨无峰进入七宝道箓塔轻而易举,但要融入泥塑之中却非易事。

毕竟,七宝道箓塔乃崆峒派至宝,专为修养精魂所用。

而泥胎则大不相同,要让墨无峰与泥胎完美融合,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幸运的是,白文正的脑海中藏着赵启留下的信息,其中便包含了引魂之法。

于是,白文正拿起毛笔,蘸上朱砂,在泥胎上细细描绘出一道道符咒。

这些符咒如同火红色的纹身,紧紧依附在泥胎之上。

与此同时,队员们也没有闲着。

他们按照白文正的指示,在泥胎周围摆放了七盏莲花灯,布下了七星阵。

欧阳念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不是欧阳家武侯仙尊曾用过的续命之法吗?

难道这方法还能让灵体附于泥胎之上?”

白文正感知着脑海中的信息,缓缓解释道:

“并非如此。

这七星莲花阵,实则是为墨无峰前辈铺设一条魂魄通行的道路。

否则,一旦前辈离开七宝道箓塔,便会开始消散,这是天道法则,无人能改。

因此,我们需要点燃这七星莲花阵,以莲花灯为引,助前辈到达泥胎前。

真正能让前辈附身于泥胎的,是这些道符。

不过,我只是依样画葫芦,并不知晓其真正含义。”

陈天也摇了摇头,表示不解:

“这些符咒的确高深莫测,从表面看,它们定是属于高阶术法。

这些咒符古老而神秘,恐怕并非凡间之物。”

白文正对陈天的分析深表赞同:

“的确如此,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年都未曾听闻有人通过此法死而复生、还阳之事。”

其他队员们听后,纷纷好奇地打量着泥胎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咒。

他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一股古老而荒芜的气息正在悄然弥漫。

白文正抬头仰望夜空,只见月圆如盘,星斗璀璨。

稍等片刻后,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时机已到,点灯,引魂……”

听到白文正的话,陈天立刻上前,双手迅速结印,紧接着,七盏莲花灯内腾起熊熊火焰,连成一条火光闪烁的路径。

胖子手握一柄造型奇特的旗子,随着白文正的眼神示意,他开始有节奏地挥动旗子。

这旗子是白文正从赵启那里借来的,用完之后还需归还。

赵启对这旗子的解释并不多,只说它能确保墨无峰在离开七宝道箓塔后,不会误入阴间,从而断绝还阳之路。

一切准备停当,队员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半空中悬浮的七宝道箓塔上。

此时,墨无峰的身影逐渐变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