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这兵起还是不起!(1 / 2)

抗清 傲骨铁心 1071 字 6个月前

谶纬一说,不能尽信,也不能不信。

当年“十八子主神器”不就应了李自成么。

汉代“公孙病已当立”应了汉宣帝。

“桃李子,得天下”应了唐高祖。

“点检做天子”应了宋太祖。

“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应了明成祖。

现在这个“天子分身火耳”是不是就应了耿家?

当皇帝,是个人都想。

可耿家真有出天子的命?

耿继茂怀疑这个谶纬弄不好是大儿子自個编的,且他实在有点畏惧福建总督李率泰。

此人是当年最先投降奴尔哈赤的明将李永芳之子,本名李延龄,十二岁入侍奴尔哈赤被赐如今之名。十六岁时由奴尔哈赤做主将宗室之女嫁于他做妻,然其却非无能子弟,为人有勇有谋,善于用兵,能与士卒同甘苦,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

在关外时就跟随太宗皇帝屡攻明朝,入关后更是打满全场,总督的“含金量”比之其它封疆要高的多。

台湾郑家也是在其一手主持下被迫放弃金厦退守台湾。

福建由于台湾郑氏威胁,境内驻军相较广东、浙江要多,水陆兵马合计有八万余人,耿家能够指挥得动的不到三万,其余五万多皆听从李率泰这个总督之命。

因此只要李率泰不肯支持耿家起兵反清,耿家起兵后就要面临李率泰的疯狂镇压,以双方兵马实力论的话,耿家不是李率泰的对手。

故而任凭儿子精忠如何劝说,耿继茂都决定先看一看,就是看看吴三桂能打到什么程度,各地又有多少人会起兵响应吴三桂,真要声势如虹,天下响应,清廷大势已去那他耿继茂也不做孬种。

父命难违,耿精忠无奈只得回去。

随着吴三桂起兵造反消息传遍福州城,城中顿时人心惶惶,各种流言和小道信息充斥城中。

有说吴三桂起兵奉的是崇祯三太子,大军誓师尽皆缟素,人人白衣白甲誓要重振明朝。

有说那永历皇帝根本没死,当年吴三桂缢死的是个替身,这几年一直将永历藏在山中。

说的有鼻子有眼,跟真见着永历在吴三桂军中差不多。

流言更多的则是指向耿家。

平西王吴三桂反了,同为藩王的靖南王会不会反?

这个问题不仅是福州城中百姓最关心的事,也是福建总督李率泰最为担心的事。

其秘密召集官员商议如何应对。

会中有人认为耿继茂一定会起兵响应吴三桂,因为朝廷与耿继茂有杀父之仇,所以当下总督应当秘密调兵进入省城,预防耿继茂铤而走险。

更有激进的官员提出趁耿家尚未动手,采取先发制人之策,直接调兵围了靖南王府将耿家父子先控制住再说。

李率泰其实也倾向耿继茂会响应吴三桂,所以便打算先下手为强,纵使事后朝廷会责怪他,也好过福建也沦为叛军阵营的好。

但有一人却坚决反对动手,此人就是福建总兵江元勋。

江坚称靖南王不会造反。

理由是靖南王的子孙除世子外都在燕京。

世上哪有当父亲的,当爷爷的不管儿孙死活的。

又指靖南王世子耿精忠娶的是已故肃亲王豪格的女儿,论关系当今康熙皇帝是精忠的小舅子,其长子显祚更是豪格之女所生。

靖南王另两个儿子昭忠和聚忠娶的也都太宗之兄阿巴泰的孙女,诸子也皆是两位格格所生。

也就是说耿继茂的孙子都是满洲贵女所生,也都在燕京。

那么除非耿继茂想断子绝孙,否则绝无可能起兵。

江元勋的这番分析的确在理,耿继茂之所以不肯听从长子精忠意见立即起兵,也有担心燕京子孙安危的因素。

不过有官员立即指出吴三桂的儿孙也在燕京为质,且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娶的还是太宗皇帝的女儿,论与皇室关系要比耿家更近,然也没见吴三桂顾念这重关系,顾念子孙安危。

这话说的也有道理,江元勋没有反驳,而是指出吴三桂之所以敢起兵造反,是因为云贵并无其它藩王牵制。

福建却有广东平南王牵制,境内忠于朝廷的兵马也远甚靖南藩兵,所以靖南王不可能起兵造反。

若起兵,也是必败。

“末将以为靖南王并无反意,若现在对靖南王采取措施,只会适得其反。”

江元勋认为不仅不能调兵至福州,反而应将城中部分兵马调往别处,以免靖南王误会福建官员要对他下手被迫起兵。

此时冒然从外地调兵进入福州,不可能做到无声无息的。

靖南藩移镇福建有四五年了,岂会在军中没有耳目。

当下最好是以静制动。

李率泰思来想去,也觉得当年摄政王多尔衮虽对不起耿仲明,但先帝即位后已经为耿家主持了公道,耿继茂的靖南藩实力在三藩是最弱的,不仅面临福建本省清军的威胁,还要应对广东平南藩的压力,吴三桂的大军又远水救不了近火,因而耿继茂除非疯了才会起兵。

作为福建总督虽守土有责,但要是背上一个逼反藩王的罪名,他李率泰也有点扛不住。

当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