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二刘谈判(2 / 3)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705 字 6个月前

请季玉公切勿动怒,我们两家一贯盟好,已有三四年之久。我主所说,也只是一时仓促、从道理上分析。

实际执行时,当然会考虑到季玉公的难处。粮食凑不出那么多,可以继续用等价的蜀锦、铜钱、金银折抵。我军今年第一年试点了代役钱之法,也允许百姓多缴纳粮食来冲抵算赋丁税。

同理,我们自然也接受贵军多缴纳钱帛来替代粮食,反正我军一两年内也吃不了这么多粮食,给钱帛的话,等缺粮了再问民间购买便是。”

董和一说钱和蜀锦可以抵粮食,立刻就把刘璋发火的理由给堵了回去。

毕竟刘备要那么多粮食,确实是不合实际,是刁难人,容易落下理亏。但允许对方以任何手段支付,这至少确保刘璋想付是能付得起的,有实现的可能性。

哪怕价钱开得有点高,但后续至少是刘璋肯不肯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

当然,如果是换一家诸侯来这样谈判、同样会落人话柄。但刘备军这么干,就偏偏没问题了,因为刘备军自己今年先搞了钱、粮食和徭役的互通折抵之法。

所以,别人用这个话术,那叫“宽以律己、严以待人”。而刘备军这么开条件,属于“严于律己、同时严于律他”,至少没有双标。

至于对方有没有因为这一惊一乍生气愤怒,就不关董和的事儿了。

刘璋被噎得难受,偏偏又不知如何反驳,只是笼统地埋怨痛诉“玄德兄要价太高了,蜀中不能拿出这么多钱粮给外人”。

董和则趁机给他算账:“季玉公!试问按照我军之前与贵军达成的君子协定,是不是我军一直在益州常驻、帮你们防守北方的曹贼,你们就该一直给足我们驻军的军粮缺口?

我们驻几年你们就得给几年!一直给到曹贼的威胁彻底消除为止!现在,我们主动额外撤走了那么多人,一次性问你们要额外撤走那部分人五年的口粮,还允许你折价,这过分么?

这只是一锤子买卖,如果五年后,曹贼依然强大,我军还要继续帮贵军镇守汉中秦岭防线,太尉将不得不一直长期投入下去。这里面谁赚谁赔,一目了然!请季玉公不要忘了,我军是在帮贵军防曹贼!”

刘璋不擅口才,话说到这份上,已经不是他本人能反驳的了。原本他也就是礼节性私下接见一下董和,没料到会谈成这样。

于是他也就吩咐近侍,把黄权、法正都召进来,帮着反驳。至于王累和郑度,刘璋直到此刻还担心那些人太激进,会过度得罪刘备,激化矛盾,而不敢叫来。

毕竟直到此刻,刘璋还没想也不敢跟刘备撕破脸,敌我强弱差距太明显了,刘璋至今还是想压价,把事情给了了。

很快,黄权和法正就被引到了堂上。刘璋也大致转述了董和的谈判目的。

黄权听完后,也不由得心中有气,觉得刘备军如今怎么也欺负老实人了?于是忍不住仗义执言:

“太尉如此算账,未免寒了天下同盟者之心。当初贵军来益州助战抗曹,我主极为感激,供给用度、战胜犒赏,从不敢有缺。

但如今曹军已经退却,天下人都知道他无力再以重兵翻越秦岭。汉中本就不需要那么多驻军防守,贵军却用本就该撤走的军队,临走再问我军要一笔巨款和军粮,未免于理不合。

按照这样说法,岂不是原本打算打五年的仗,两年就打赢了,剩下三年的军粮军饷还得照给不成?普天之下,从古到今,岂有这样的道理?”

董和也不甘示弱,反驳了一句:“原本预计打五年的仗,两年能打赢,那就是我军的本事!我军应得多少,自然不能因为我军打得好就少给。否则,岂不是在变相鼓励我军养寇自重?

正因为我主坦坦荡荡、大仁大义,不愿养寇自重,才给了你们今天讨价还价的机会!伱们却利用了我主的大仁大义、光明磊落,以图蝇营狗苟、克扣军需,到底是谁过分?”

黄权还想再反驳,但又担心有些话说出来,过于破坏双方关系,只好稍稍隐忍,重新在脑中组织措辞。

而一旁的法正见状,连忙不着行迹地补上这个空窗期,换了个角度帮刘璋开脱:“幼宰先生所言,未免偏颇。我主并不是鼓励太尉养寇自重,但太尉坐拥五州,与曹贼争胜,所需钱粮,也不能光盯着我们益州军盘剥。

如今撤走的部队,并不是我军求着贵军撤走,而是贵军自己需要去东线荆州和青徐战场救急,以备曹贼,难道青徐战场的开支,也该算在我军头上不成?天下各州,何以偏偏苛待我益州百姓?

而且,我夏天时就曾听说,荆州刘景升公患了重病卧床,却不知如今他病情如何了?贵军此番撤军,却不与我军互通有无、共享军情,未免有欺瞒同盟之嫌吧?贵军欺瞒在先,耍诈讹取盟友钱粮,未免有失大义!”

法正这番话一出,刘璋和黄权都是眼前稍稍一亮,同时又有些提心吊胆。

尤其是刘璋,他本就不是很敏锐,聊到此刻,他才注意到,董和自从来了之后、面见他至今,就没说过一句话提及荆州那边形势、也没说过刘表的病情。

他提到刘备要撤军去关东时,都是只说曹操的威胁、说北方丰收曹操有余力独力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