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下次出拳更有力(2 / 3)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1904 字 6个月前

心。

所以,百人以下的基层士兵团队建设,要允许他们老乡、亲戚之间抱团,这样到了战场上他们才会为了自己的小团体而奋战。

至于数百人规模以上的,到了曲军侯的级别,那就必须打散贼军俘虏原本的编制,这样才能确保指挥体系能听从号令。

……

关羽忙着整顿收编俘虏、训练军队。

而徐州这边的日常政务、后勤军备工作,自然有陈登、糜竺和鲁肃等人分摊。所以地位更超然的诸葛瑾,就又有机会当几个月甩手掌柜了。

圣人当垂拱而治,诸葛瑾脑子这么好使,懂那么多别人不懂的东西,精力当然要花在刀刃上了。

静下心来之后,诸葛瑾倒也没闲着,他只是做事全凭自己的兴趣,凭自己观察到的痛点。

比如,去年的东海、琅琊之战,诸葛瑾就观察到关羽军在两个小问题上,遇到了些麻烦。而只要走心,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并不费事。

首先就是,关羽军的通讯手段,还是太落伍了。当时在琅琊的鲁肃、高顺被夏侯渊穿插分割后,无法跟关羽取得联络,一度没法在决战相持阶段发挥作用,只能是留作最后的反攻阶段主力使用。

虽说琅琊之战还是打赢了,高顺和鲁肃也建立了功勋,但诸葛瑾事后复盘,总觉得做得还不够好。

如果通讯手段能升级,就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这几个月里,诸葛瑾就在琢磨信鸽培育的事情。

汉朝的人对信鸽的使用和培养,还是太落后了,对鸟类的归巢特性的应用,也研究得不够透,没有人从生物学的角度系统归纳总结过规律。

所以才会出现历史上一直到唐宋、放出去七八只信鸽才有一只能飞到归巢的,还会有大量信息泄密给临近的敌人,导致稍微机密一点的东西就不敢用信鸽传递。

诸葛瑾有后世的生物学知识加持,哪怕不知道细节,经过几个月的研究观察,也能进一步摸清信鸽的归巢特性。

于是他就把这几个月的研究形成密卷笔记,又找了一些广陵那边生物实验室的人帮着做实验归纳。这些实验室人才,也是当年诸葛亮搞微生物时攒下的,后来又跟着华佗搞了很多实验。

虽说专业不是很对口,但已经是这个时代能找到的相对最对口、对生物常识理解力执行力最好的人才了。

经过诸葛瑾组织的深挖实验,这个团队终于总结出了“长期定点养殖信鸽,战前派快马信使疾驰到另一座城池送信,回信时则靠信鸽带回”的可行模式。

换言之,至少诸葛瑾将来可以确保刘备阵营送那种“需要往返回信”的信件时,可以单程节约人力,去程仍然需要快马信使人力送,而返程可以让鸽子自己飞回来。

这种情况下,因为鸽子离开长期饲养的母巢时间还不久,方位记忆特别深刻,归巢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寻路半径也会大大增加。

原本汉朝人饲养的鸽子,因为不懂这个规律,经常把鸽子带离母巢很久后才放归,而且中途乱跑乱加塞行程,导致鸽子的定位返航能力出现混乱,把好几个地方认定为“母巢”,因此可能只能返航两三百里。

现在被诸葛瑾有规律地强化训练,不许鸽子在多个地方常驻,就有可能回航飞上千里。

而这一点对于刘备阵营即将展开的反攻,肯定是大有好处的。

诸葛瑾已经敏锐地观察到,刘备阵营现在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就是领土太狭长了,从东北到西南绵延太远,战略纵深厚度却不足,尤其是淮北部分,几乎是沿海一线的地图,东北出点事情,西南方向知道情况、再组织策应都要很久。

此前刘备阵营也因为信息时间差的问题,占过敌人不少便宜,尤其是在当年官渡之战前后。作为靠信息差获利的一方,刘备阵营在自己面临这些问题时,当然也要卖力解决,而诸葛瑾及时改良信鸽培育、深挖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补强。

将来刘备坐镇合肥,就可以同时遥控关羽和赵云一左一右随机应变,哪边有机会就哪边先动手。而曹军哪怕是“内线作战”,消息传递可能也会比刘备慢。

注:那种长期两个地方定点养鸽子相互飞相互送信的事情,都是不存在的。信鸽只能用于“被带离巢后归巢”。

那种都是脑残电视剧编剧为了剧情需要瞎编的,不懂生物学知识,真要那么牛逼信鸽就能替代无线电了,哪里还有那么大的科技进步动力。还有就是刺客信条一类游戏策划的锅

除了建立新的通讯手段之外。诸葛瑾这几个月里,还改良了几样小东西,也是没花多少成本精力,纯粹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儿。

比如,高顺在莒县之战时,想要出城偷袭张郃的沭水粮道,放火烧毁粮船。但最终因为夜间隐秘行军需要严禁烟火,最后在纵火前想突然大规模点起火把,就会比较拖沓,耽误了更多时间,也影响了偷袭的突然性,最终导致那一战放火的战果不够大。

诸葛瑾在总结了这个教训后,就想着可以靠火绒加上临时封闭空气的办法,把“火折子”造出来。这样以后就可以便携式不带火光的长期保存式火种了,对于夜战偷袭放火的突然性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