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不管祢衡怎么讽刺,我自啊对对对(2 / 3)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696 字 7个月前

没一个人能忍,最多是孔融、杨修和他交情好,不会挨骂。

刘扬州居然如此豁达,这么明嘲暗讽都不生气,而且丝毫看不出忍耐的迹象,这气度胸襟,真是令人叹服。

……

祢衡八月初八抵达寿春围城大营,前后刘备招待了他七八天,礼数备至,过完了八月十五才送他再次上路,估计九月初能抵达夏口。

祢衡在刘备营中盘桓这几日,刘备也恰到好处地向朝廷使者展示了他强攻寿春的准备工作,让使者看到了没装上敏感部件的传统井阑车、壕桥车。

还给了使团中其他副使、小吏等人一些仪程财物,让他们知道扬州军正在奋力围攻袁术,绝没有半分懈怠,刘扬州也是公忠体国,奋而忘身,绝无私心。

副使和小吏把这种种迹象看在眼中,也是感动不已:这年头的诸侯,从没有为朝廷讨逆上心的。

尤其是使团中有几个小吏,去年曾经出使过吕布,看到上官跟吕布讨价还价、讨论共同出兵讨袁的条件。吕布当时那抠抠搜搜、一心全是自家蝇头小利的蝇营狗苟做派,着实是恶心到了不少随行使吏。

今天跟刘备这一对比,刘备简直就是天下道德楷模了。

使团离开之后,还满口称赞刘备不绝。

不过,也就在使团离开后两天。刘备这边组装的井阑和葛公车也组装够了,诸葛亮的新式壕桥车也已经实验成功。

刘备还特地让人挖坑放水做了测试,壕桥搭好后,真能确保葛公车从上面直接推过去,而不会垮塌。只不过葛公车上不能提前上满人,必须是轻载的状态,才比较安全保险。

心中有数后,刘备也就有了劝说的底气。次日便让各部秣马厉兵,同时正式派出了袁涣,来到寿春城下喊明来意。

寿春守军看到使者前来,倒也不会放箭,但也不敢打开城门放人,最后只是从城头坠下吊篮,把携带了书信的袁涣绞上去。

袁涣手中这份书信,最终的措辞和内容,还是跟诸葛兄弟当日讨论的,略微有所不同——这也是孙乾在和诸葛瑾讨论书信具体怎么写时,两人出于职业素养突然想到的。

因为诸葛兄弟那天讨论的很多劝说理由,其实有点不上台面。换言之,话可以这么说,道理可以这么讲,但不该落下书证。

否则万一将来这封信被袁术留下,等袁术覆灭时又没有销毁,被曹操搜去了,这多多少少也会对刘备的名声有点不利影响。

毕竟跟逆贼私下里谈条件,祸水西引指望逆贼去跟朝廷嫡系王师火并,这种事儿说出去不光彩的。

所以,孙乾最终确信,可以写到信上的内容,只能是光伟正的威慑,以及一些隐晦的,让人抓不出把柄的内容。至于真正的纯粹利益分析,有些只能指望袁涣背下来,然后口述给袁术听,这样就没证据了。

为了让袁涣心里好受一点,诸葛瑾还提前额外做了思想工作,暗示他主公完全有尽力讨逆,劝诱袁术的目的只是让他放弃坚城,最终能更容易被消灭,

同时袁术本人或许能因此而多活一阵子,但对天下整体肯定是有利的,可以少造很多杀孽,别无他意。

袁涣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也是真心接受了这个说法,愿意冒着危险入城劝说。

……

当天午前,袁涣便被寿春城内的仲军将士反复搜查后,押到了袁术面前。

袁术看到袁涣为使,第一反应也是大怒:

“袁曜卿你这个背主之贼!还有脸来见朕!你把义成咽喉之地白白送给赵云,带头降敌,你当朕不敢杀你么?”

袁涣面无表情:“袁公,在下投效之时,你尚为汉臣,你我皆为汉臣,而后伱自行篡逆,道合则同,不合则去,有何背主之说?

我此番前来,也是为袁氏性命血食而来,玄德公有好生之德,不愿数万生灵随你同朽,愿意给一条出路,既能让两军少死数万人马,也能让袁公一族多活一年半载,此两全其美之策,何不细听?”

袁术怒不可遏,从御座上霍然跃起,抽出宝剑就几步冲过去,架在袁涣脖子上:“巧言令色的狗贼,辱朕太甚,你真当朕不敢杀你?!”

袁涣叹了口气,语气诚恳:“我曾失足于此,将军杀我,不过是全我汉臣气节,洗刷我昔日之辱。而杀我之后,将军满门必再无孑遗,欲得全尸病亡都不可得,必遭百倍残虐。

合肥两万七千余众,最后降者过万,被俘数千,全军覆没,刘勋也被乱箭射杀,纪灵在义成被一鼓而灭,此后诸县望风而降,若非玄德公威势如此迅猛,将军何至于龟缩此城?

寿春坚固,纵然过于合肥,也不过徒增些旷日持久的杀伐,并不能改变结果。而且今年秋粮贵军怕是一粒都收割不上来,此时围城,最终也是饿死。

真到了那一步,玄德公也不会给你突围活命的机会了——狐死首丘,难道将军不想回汝南看看么?”

袁术看对方丝毫没有惧色,反而没了底气。

他也想多留一点后路,至少不急于现在就彻底把路堵死。

而袁涣看他犹豫,继续说道:“天下诸侯,谁最对不起将军,谁秉公而行,将军应该知道。曹操居于幕后,假借天子让众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