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顺水人情,诸葛回归(六千字大章)(2 / 4)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3089 字 7个月前

那五道很深的壕沟,从壕沟底部侧向往内开挖,节约了相当一段掘进距离。整个过程也没有被原本灌在护城壕里的水影响。

最后,诸葛亮还建议将来挖掘到易京楼外围那四座次要土台底下时,用木材拱顶结构把地道撑住,最后再在挖够深度后统一点火把木柱拱顶烧毁,让上面的外围土台整个塌下来。

整个工程,肯定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诸葛亮也不急,他本人是不会留到出结果的那天的,早就提前跑了。

另外,为了让保护诸葛亮的赵云好受一些,诸葛亮跟袁谭聊这些事儿的时候,都是避着赵云的。他知道赵云肯定不想参与到对公孙瓒的最后一击中去,虽然这种事情就算他们不做,审配也会去做。

点拨这些施工注意事项,一共也花不了诸葛亮几天。

剩下的时间,他就顺便去涿郡,面见了卢毓和徐邈等人,并且把刘备的亲笔信给了卢毓,非常诚恳地说服。

卢毓考虑到公孙瓒可能要败亡,卢家留在幽州老家,没有了公孙瓒这位同门师兄的仗义庇护,可能会越来越缺乏安全保障。

而这一世的刘备,却比历史同期地位稳固得多,不用再去许都投靠曹操,而是有了自己的一块大后方根据地。

卢毓便动了心,最后在诸葛亮的斡旋下,选择南下隐居,说不定能靠师兄刘备搏个前途。

至于诸葛亮要挖的徐邈等其他小角色,以及在涿郡临时发现的在野贤才,无需一一赘述。

……

诸葛亮挖到了想挖的人,袁谭也成功献上了穴地攻城法的策略、并初步部署实施了下去,军粮也都送到交割清楚,按说袁谭一行也就差不多该南归了。

回到邺城后,诸葛亮也要向袁绍辞行,结束这一趟的河北出使。

不过,就在袁谭执行这次北上任务的同时,说来也巧,袁绍阵营内部,又发生了一些说起来不大不小的连锁权利斗争。

如前所述,在一个月前、袁谭和郑玄初到邺城、袁绍接见他们时,在旁边拍马屁的郭图,就不着行迹地引用了一番汉武帝感叹燕刺王刘旦的话语。

这番话,就在袁绍内心扎下了一根微不足道的小刺,让他想起了“乃置之燕赵,果有争心”的弊端,从而对未来平定幽州后,是否要放袁熙就任产生了微微的动摇。

当时,郭图还没有正式投靠袁谭,但他内心其实早就有靠拢大公子的备案了——历史上,郭图在袁绍死后、袁家分裂时,也是选择了投靠袁谭,最后于205年袁谭被灭时,一并被曹操杀了。

郭图倒不算是早就押注袁谭,他只是跟审配这一派系非常不对付。审配这些人都是冀州本地士族,而郭图是跟荀谌一样的颍川派。

因为袁绍一直把小儿子袁尚留在身边,导致冀州本地派喜欢押注袁尚。郭图这些颍川派原本跟本土派有过节,也就只能另找扶持目标了。

这一次袁谭的提前露脸,让郭图潜移默化提前决定下注。一来二去,短短十几天里,双方就达成了投效,袁谭也把郭图引为了自己仅次于王修和诸葛亮以外的心腹知己。

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当然没有参与,袁谭只是在接受郭图的暗中效忠之前,才临时通知诸葛亮,让他帮忙参谋一下。

诸葛亮对于郭图这种只喜欢揣摩上意、挑主公爱听的话说的家伙,着实没有好感。但他本来就是马上要走的人,袁谭未来发展如何,跟他没有关系。

刘备和诸葛瑾这次派他来,只是要他顺便防止袁家远期的分裂风险。郭图这种人掌权,虽然会导致袁家指挥错乱,但对于袁谭的上位夺权之路却是有益无害的。

所以诸葛亮就没有表示反对,默赞了袁谭的“饮鸩止渴”。

郭图投效袁谭成功后,看到诸葛亮居然又帮大公子想到了穴地破易京楼的策略,似乎很有机会为大公子再建新功。

急于立功的郭图也不肯闲着,就在后方一边到袁绍耳边夸赞大公子最近表现好,一边找机会潜移默化暗示袁绍放弃将来“放二公子袁熙治幽州”——这一切都是郭图自作主张,跟诸葛亮没关系,跟袁谭或许有关系,应该是袁谭默许的。

随着袁谭在前线献策看起来很有效果,袁绍的想法也开始动摇,结果袁尚一党倒是无所谓,但袁熙一党先跳了出来,想办法托关系进言想要扭转局面。

可惜袁熙手下的人搞内斗,完全不是郭图的对手。

何况郭图已经占得了先机,袁谭最近风头正劲,功劳也扎实,还有诸葛亮给他做形象设计和应对举止的设计。

最后,袁熙的重要幕僚韩珩,在为袁熙奔走斡旋的过程中,被郭图抓到了把柄,设计将其勾连罪状捅到了袁绍那里。

这韩珩是幽州代郡人士,帮袁熙联络各方的心腹,历史上袁熙后来当到幽州刺史后,就是封韩珩为幽州别驾,负责刺史的外事工作。但如今才197年底,韩珩地位并不高。

袁绍得知韩珩为袁熙上下活动、想要谋取“攻破幽州后外放袁熙治理地方”,顿时大怒。

袁绍的心态很简单:我是疼爱自己所有的儿子,但我的东西,我没说给,儿子不能自己拿!这种事情,是一个外人能上下勾连谋取的?

韩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