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最近心情很差。
最近黑山军人心浮动,已经到了自己快要控制不住的地步了!
其事情之开始,便是一个多月以前的流民潮。
这几年黑山频遭灾荒,天灾之后,黑山又发动了数场战事,但都无功而返,甚至吃了大亏。
失败才是最致命的,因为这意味着出兵无法得到任何好处,便是纯粹的亏本买卖。
黑山军的巅峰,是当年在于毒壶寿等人的策动下,攻入邺城,差点抄了袁绍的老窝,但此举彻底激怒了袁绍,其亲率大军数十战,一直打到黑山腹地,斩杀了多位将领。
彼时张燕亲自带兵,却抵挡不住担任袁绍军前锋的吕布冲击,连续十几天落于下风,最后无奈败退回黑山腹地。
平心而论,张燕本身就是天下有名的猛将,其绰号飞燕,便是形容其战场纵马飞奔,速度极快,常人难以跟他的步伐。
但偏偏他遇到的是比他武力高的吕布,黑山军被打得胆气尽丧,自此之后在袁氏的针对下,就陷入了长期的劣势。
不同于富庶的冀州,黑山所在的太行山脉腹地地形复杂,多处隔绝,几十名黑山将领各有自己的山头,治下民众更像是一群聚拢的盗匪,而不是郡县这种正常的生产活动地区。
在这些将领重兵不重农的思想下,百姓生活颇为艰苦,加连年天灾,吃饱饭已经成了奢望。
只这样也就罢了,若是修养生息几年,未必不能有所好转,但这个时候,发生了袁绍尽起冀州大军,攻打易京的事情。
做为公孙瓒的盟友,张燕自然不能见死不救,何况易京城中还有数百万斛的粮食,要是击退袁绍,黑山军也能从公孙瓒那里分到不少好处。
但结果出乎张燕预料,自己亲率中军,分三路进击,然后最后三路连易京的城墙都没看到,就被袁绍三个儿子击退。
三路之中,最惨的是北路军,数万人几乎全军覆没,白饶李大目张白骑等人身死。
不过当时张燕虽然愤怒,但也没怎么在意,这些人死了就死了,还能让出些地盘,少了些吃饭的嘴,另外意义来,倒是黑山减负了。
和袁绍做对这几年,张燕已经是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因为两边的消耗实在不对等,黑山军连兵士带百姓,也就几十万人,发动十万人出兵,等于将数年的积蓄坐吃山空。
而其对手袁绍,背靠几百万人的冀州,发动十万大军的损耗便小得多。
更让张燕恶心的是,那幽州刺史袁熙挡在黑山北面,打仗来来回回就是几千兵马,偏偏都是极难对付的精锐,战斗损失小不说,粮草的损耗都少了数倍。
张燕发觉,不论是幽州还是冀州,自己都无从下口,打又打不过,耗也耗不过,真是让他麻了。
所以听到公孙瓒兵败身亡的消息后,和袁谭对峙的张燕便果断退军,再打下去,自己迟早会被拖垮。
他想得很明白,这次出兵已经是伤筋动骨,需要修养声息,好在死了不少人,能稍稍缓解缺粮的危机。
只要不起兵事,回去种一两年粮食,黑山军就能缓过劲来了!
然而袁氏那个有凶虎名号的小子,却是没有给自己这机会,而是趁机使用各种卑鄙下流招数,在黑山内散播谣言,鼓动百姓逃跑。
从过年后开始,幽州就开出了价码,黑山逃过去的流民,由幽州当地安置,负责重新登记户籍,来者不拒。
如果家中有自愿参军的,得到的田地会多一些,当然,如果不愿意参军也可,去当工匠学徒,制造工具,也能抵消一部分徭役。
这对于饱受战乱的黑山百姓来说,这才是最有吸引力的,不强制拉壮丁当兵,还有这等好事?
要知道历朝历代,各种势力打起仗来,都要将领地内青壮充作士兵,只要了战场,便生死难料,一家人妻离子散都是常有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缘故。
张燕一开始并未太过在意这种流言,毕竟在他看来,幽州吃饱了撑的,能容纳这么多吃饭的嘴,也不怕把自己拖垮?
但之后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幽州似乎拿出了之前的所有积累,甚至幽州某些世家大族也是倾其所有,全力接纳流民,兑现承诺。
随着最先一批流民被安置妥当,吃饱饭的消息传回黑山,大多数人都坐不住了。
本来黑山连春耕的种子都没了,面还不管不问,到时还要交租,要是再打起仗来,还要被抓壮丁!
相比之下,幽州那边不管什么目的,起码现在是有饭吃的,呆着也是死,而跑了的最坏结果,也是吃半年饱饭再死,到底如何选择,不言自明。
于是大规模的逃亡开始了,每天都有无数人背着自己寥寥无几的家产,拖儿带女,翻山越岭地往幽州逃亡,甚至有的村子一晚有全部跑光的。
等张燕反应过来的时候,黑山最重要的春耕,已经是一塌糊涂了。
人都跑了,谁还耕种啊?
张燕这才想明白,对方根本就不想给自己留机会!
幽州掏尽家底,全力接纳流民,其实也没有了退路,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拖垮黑山,决战就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