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广陵城外(1 / 2)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这是唐代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后世的赤壁之战,有没有如同这首诗所说,东吴真的用铁链封锁了长江口,袁熙是没法确定的。

因为这一眼望不到边的长江口,按后世的数据,至少也有五公里宽,能做出几百丈长的大铁链,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铁链,可都是铁匠一锤一锤敲出来的。

在这奔涌的大江和海水交汇的地方,即使是晚,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也如江面的繁星一样星罗棋布,显然彼时的水运已经极为发达。

沿岸的大大小小的码头,因为船只太多,虽然已经天黑,人们点起火把,正通宵达旦,忙忙碌碌装卸着货物。

袁熙突然发现,自己想错了一点。

就是长江沿岸,几乎没有掩人耳目,让数百骑兵悄悄登陆的地方!

自古以来,有水系的地方,便是人群聚集的地方。

其原因便是,在这个只能用到人力畜力的时代,有水资源就意味着适合人居住生活,而且古代最方便的运输方式是水运,所以要形成适合居住的地方,甚至城市,周围边要有丰富的水源。

即使是道路,也都是沿着江河修建,就是为了能及时取水,这在行军打仗时候尤其重要。

这个时代的战争,对于敌人动向的预测,其实是相对容易的,只要拿出张地图,沿着河水溪流布防哨探,便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前些日子郭嘉预测黑山军从北新城溃逃的路线,让赵云和太史慈分别拦截,就是根据这种法子来的。

当然,也有不按常理出牌,从深山小道行军突袭的,但相对付出的风险,就是万一找不到水源,那便是有去无回。

河流小溪旁边,多是村庄小镇,大江大河旁边,往往便是大城所在了。

如今袁熙命令船队趁着夜色,沿江而,看着两岸不断有船只往来,心下头痛,他还忽略了另外一件事。

孙策从九江打到广陵后,通过长江便能和庐江的袁术军互相运送兵士物资,所以长江两岸的船只多了不少,人多眼杂之下,根本不能隐瞒什么动向。

此刻的的长江,他这种几十艘大船的船队,实在是太过显眼。

袁熙赶紧和郭嘉商量了,号令各船下了旗,逐渐拉开距离,以掩人耳目。

汉时的广陵城,大致位置是后世扬州的某处,其周围不仅有长江,还有其他几条水系。

其中最近的的,便是吴王夫差命人开凿的邗沟,这是后世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时的重要部分,南起的长江,北至于淮安以北的淮河,又被称作淮扬运河。

虽然邗沟已经开凿近千年,但汉末大乱,其沿岸饱受战火,人丁稀少,所以反而比长江行事更加方便。

船队在漆黑的夜色中,拼着船只受损,强行靠近邗沟岸边,将面的骑兵连人放了下去。

忙活了大半夜,几百骑兵终于从方圆几十里的河道纷纷岸,然后消失在密林中。

太史慈带着最后一批骑兵下了船,他要在在密林里将这些骑兵重新收拢,然后在一天之内,潜伏到广陵外十几里处,还不能被敌人发现。

而袁熙这边,则是将剩下的六七百军士集中到五六条船,在攻城之前做两件事。

一是白天派少许人潜入广陵城,然后当晚发难,乘机打开城门。

二是剩下的人留在广陵码头接应,并阻止广陵城的人由水路逃走。

袁熙见郭嘉和田豫仔细商量着每个细节,心道事情真的会如此顺利吗?

但他的忧虑却不能表现出来,他乃是一军之帅,要是他显出缺乏信心的样子,手下的兵士便会士气受挫。

他想了想,便往下面船舱走去。

他走下木梯,底层船舱里面,孙礼正在和兵士们坐在地说着话。

几百名兵士大多神态自若,也有少数脸色不太好看,这些人都是北方兵,有的晕船反应很是明显。

孙礼正嘲笑他们,“你看看你们,平时比说比我强,结果坐船都能晕成这样,丢人吗?”

有人笑骂着道:“孙小子,跟了使君,就不把我们眼里了。”

孙礼拍着胸脯,洋洋得意:“你们不用阴阳怪气,当初伱们笑我没有成婚,现在我连孩子都有了,我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众人轰然笑了起来,“是啊是啊,孙小子可是能耐了。”

此时袁熙下来,众人一见,连忙站了起来、

“公子!”

“使君!”

这批兵士,大都是都是北新城的老兵,从最初袁熙去北新城,便一直跟到现在。

袁熙见众人神态有些拘谨,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现在已经是一州之主,以后可能和他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吧。

想到这里,他前几步,拍着最前面的人的肩膀说道:“别的话,我就不说了。”

“我不能保证你们都能回来。”

“我只能保证,若是你们有没回来的,只要有家眷的,我便养他们一辈子。”

“没有家眷的,我也不知道你们要什么,可以尽管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