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步到位(1 / 2)

易京南临易水,之前公孙瓒让兵士挖了数十道深沟环绕,其中引水灌入,让敌人不得近。

在袁熙在北新城时,袁绍已经数次进攻易京,有试探性的,也有想一举破城的,但都被公孙瓒击退。

直到黑山军作乱,偷袭邺城,袁绍方才撤兵收缩,开始着重打击黑山军,直到去年打得其不敢出太行山,这才腾处空来,着手攻伐易京。

当然公孙瓒也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和黑山军互相呼应,但不得不说,这两边的配合实在不怎么好,不然也不会让袁绍各个击破,逼到如今的境地。

此时已是深秋,易水枯竭,先前冀州发动十几万民夫,将易水掘开分流,或将游堵塞,大军趁机渡了河。

易京城外的十几道深沟,既然没有了河水,便只是普通深沟,几乎都失去了作用。

袁绍又令民夫覆土,逐一填平,步步逼近易京城下。

如果这个时代有飞机话,在高空往下俯瞰,便会见到一幅壮观的景象。

在易京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广袤大地,无数如同蚂蚁一般的民夫,忙忙碌碌地挖土,负土,填埋,砍伐,立寨,结墙。

密密麻麻如同绿豆一般的营寨,在山丘之,河流之旁,连绵不断,点连成了线,线连成了面,数万军士在里面来回巡逻。

如果视野再拉高一点,便能看到百里的范围内,成百千的斥候在四面八方巡逻驰骋,随时探听各方敌人的动向。

再就是一串串的长线,这是各地运粮的粮车,他们从冀州,青州,幽州等地出发,如同一条条扭动的长蛇,直向袁绍军的大营而去。

袁绍这次号称发动了二十万大军,其实并没有这么多,但七八万兵士是有的,同时跟随的,是数倍以的民夫。

这样算起来,动员的人数确实超过了二十万,这是当今天下,只有富庶的冀州才能发动起来的大战。

幽州就不说了,袁熙的三城,连兵士带民夫,也才刚刚过万。

袁谭所在的青州虽然也曾十分富庶,最多时候达三百万人,但之前黄巾之乱时,就有百万人加入黄巾军,十年间遭受天灾人祸,民生凋敝,人口暴减。

而且青州刚经过大战,元气大伤,袁谭又为了易京之战在青州大力征敛,也激起了不少反弹,最后勉强发动了几万人。

所以真正的大头,还是冀州。

在当今天下,冀州是荆州之外实力最强的大州,无论从人口还是经济,都顶得其他数州相加。

即使是在后世,曹操攻伐冀州数年,所屠甚多,打下邺城后,仍然能在冀州户籍找到三十万可动员的人口。

所以袁尚才要死死占住冀州,他哪怕只有冀州这一州,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青州和幽州加起来,也远远不及。

这也是袁绍敢于打大战的底气,冀州韬光养晦一年,只为今日一战!

而在这满山遍野的冀州大军合围中,孤零零的易京城,显得如此渺小。

当然,这是在高空下的视角,但真正身处战场之中,才会明白易京多么难打。

土丘之的望楼,袁熙站在拿着望远镜,仔细观看着远处易京的城墙。

这几天来,十几道深沟皆被填平,形成了数条直通易京城墙下的通道,百架投石器在兵士的拱卫下逐步推进,其间不断发石,砸向易京城墙。

然而易京的城墙颇为坚固,西瓜大小的石弹砸在城墙,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凹坑。

更让头疼的是,这城墙不仅比一般城池要高,而且里外前后,至少有五六道之多!

不过袁绍的谋士们很快就发现了弱点,城墙太多,反而导致最前面的城墙防守薄弱。

投石器开始调转方向,集中轰击几处城头,其所在处的公孙瓒兵士纷纷四散躲避。

袁绍军这边却没有着急登城,而是开始推出了一辆辆架车,这是有着巨大木轮,下方空间很大,足够兵士站立的木车。

所不同的是,其顶部由一排圆木覆盖,极像平时的辎重板车倒扣过来的样子。

而兵士民夫们就躲在下面,慢慢靠近城墙,直到完全抵达城下。

后面的架车跟,抵在了最前面的架车后方,然后后面的架车依次跟,构成了一条畅通的通道。

最前面架车下面的民夫开始拿出挖土工具,对准墙根开始挖土,挖出来的土,则顺着长长的通道运送出去。

挖地道!

之所以袁军选择挖地,而不是强攻城头,就是因为即使攻城墙,后面还有数道墙守军,只能一道道用人命填过去。

相比之下,挖地道直接越过这几道墙,反而成了当前最为保险的办法。

城头的守军见了,急忙将滚石檑木金汁倾倒下去,想要阻止对方挖城。

奈何袁军的架车面遮挡的的都是粗重的圆木,这些东西砸去,架车只是微微震动,下方的人们根本不受影响。

眼见袁军肆无忌惮地挖土,城墙面的兵士急了,滚石不要命地砸了下来,但收效甚微。

此时田楷来到城头,见状大喝道:“用桐油,将檑木点燃扔下!”

城头兵士恍然大悟,连忙依法施为,将熊熊燃烧的檑木推下城墙,砸在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