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斯德哥尔摩(2 / 3)

你们这里的空气太污浊了,闻起来还有一股腐朽的味道。”

说完,头也不会的离开了,只留下那些记者呆愣在原地,他们没想到原本打算利用普罗霍罗夫教授来攻击对方,谁承想反被普罗霍罗夫教授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普罗霍罗夫教授的话如果发表在报纸上,肯定会引来民众的不满。

于是,他们相互对视一眼,把刚才的录音删除了。

记者们没有失落太久,当一架来自北美洲的飞机降落在机场上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围了上去。

“约翰教授,约翰教授.....”

现场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有民众挥舞着花环,仪仗队也开始奏乐。有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是科学界的大佬莅临了,其实走下飞机的只是约翰教授,他也是今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的一位。

事实上,约翰教授在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研究中贡献,远不如普罗霍罗夫教授和巴索夫教授。

不过他师出名门,有一位好的老师,再加上是北美洲人,才会受到如此的关注。甚至有媒体曾经称约翰教授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科学奖得主。

这个称号在李东来获得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前,也算得上名副其实,毕竟约翰教授今年才刚刚三十三岁,在一帮老家伙中,算得上年轻的了。

当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公布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个称号了,因为李东来才二十九岁。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约翰教授的心情,刚走下飞机,他便开始了表演,先是冲着表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的记者也乐意看到这样的约翰教授,纷纷抬起摄影机对准了他。

“诸位,我现在正在斯德哥尔摩的国际机场,现场采访来自北美洲的约翰教授,大家可以看到,约翰教授似乎并没有受到东方神奇小子的影响,表现得格外活跃。这足以说明,约翰教授拥有强大的实力,这次能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实至名归,远不是东方神奇小子能够比拟的。”

“约翰教授此次获奖,说明北美洲的高等教育远超世界其他地区,这是约翰教授的胜利,也是我们的胜利....诶诶,大家伙怎么全都跑了?”

约翰教授正闭着眼睛倾听来自记者们的赞誉,突然听到一阵喧哗,睁开眼才发现面前的记者都一窝蜂的奔向一架刚刚降落的飞机,那架飞机呈现墨绿色,机身上印刷有鲜艳的红色五角星。

鲜艳的红色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夺目,约翰教授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身后的助手似乎没有觉察到约翰教授神情的变化,眺望那架飞机,惊喜的喊道:“是东方神奇小子来了!我真想跟他见一面,想当面请教,如何通过自学拿到诺贝尔奖。”

这年代消息传播缓慢,国内的新闻更加闭塞,不过那只是相对于一般人而言。

当李东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从瑞典皇家科学院传出来的时候,部委和轧钢厂的领导都清楚,李东来的相关信息再也无法保密。

倒不是无法保密,而是在没有真实信息的情况下,那些记者必然会胡编乱造,在国际上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了避免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恶意揣度,由部委牵线,轧钢厂出面,召集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对外公布了李东来的全部信息。

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家庭情况,个人生活情况,工资情况,都在公布的范围内。

饶是轧钢厂已经美化了不少,李东来的奇迹崛起依然引起了世人的惊叹。

毕竟五六年前还只是乡下的赤脚医生,现在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奖,就算是天才也不过如此。

人们往往仰慕强者,李东来的名字,很快便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媒体新闻中。

普通人羡慕李东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能够在医学界名留青史。

而科学界的人则惊讶于李东来的自学能力,他们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接受正规教育,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竟然被一个只上过小学的赤脚医生做到了。

由于便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东方的小学教育已经发达了这种地步吗?

甚至有好奇者,耗费重金,专门从国内进口了一大批小学教材。

......

约翰教授见到助手也被李东来收买了,心中更加的愤恨。

约翰教授幼年成名,两岁的时候,便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他的父母是加州理工的物理学教授,感觉到儿子的天赋异于常人,便带着约翰乘坐飞机来到牛津,参与门萨俱乐部的筛选。

门萨俱乐部是兰斯·韦林于1946年在牛津创立的一个以智商作为入会标准的俱乐部,IQ门槛为130。

不像在后世,门萨俱乐部已经遍布全球,甚至是国内也有门萨俱乐部的分支,会员的招收范围也相当宽泛,只要是智商达标就可以了。

在这个年代,门萨俱乐部还是一个相当封闭的俱乐部,能够有资格参加筛选的人,除了智商外,出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条件,一般人也跟没有接受测试的资格。

当然了,招收的要求严格,加入后的福利也是相当的好,俱乐部会派遣专门的教师,对通过测试的孩童进行引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