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成都茶文化(1 / 2)

走走停停,足足开了一个小时才到了目的地。

巴蜀作为天府三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以及水文环境,千年以来都是鱼米之乡。

当然这里可不止出产粮食,更是茶叶的重要产地。

当年丝绸之路超过7成的茶叶,都需要经过成都这里。

俗话说得好:无茶不成都

成都是一个被水滋润着的城市。

降雨丰富,水流丰富,饮茶丰富。

成都的茶文化无论是在文化沉淀,还是民众基础上,一直处在相当高的水准。

老成都上世纪40年代拥有60多万人口。

在这60多万人口当中,有近12万老成都人都是名副其实的“茶客”。

大汉最早的茶馆,就起源于四川。

上个世纪前期,成都有街巷516条,而茶馆,就有454家。

当然,随着发展,这454家,到如今不但没有少,反而变得越来越多。

成都注册在案的茶馆超过3万家,而正常营业的最少也有2万多家。

从这夸张的数据,就能看出,成都人对茶的喜爱。

他们嗜茶如命,每年他们消耗掉的茶叶有好几万吨。

今天老成都人对茶叶的需求量,仍是排在全国之前十之列。

竹椅,石桌,盖碗茶,已经构成了老成都人一套独特的市井休闲生活文化。

李潇出现的地方,就是一处成都的老巷,一处茶馆的聚集地。

李潇才刚下车,就能听到远远传来的喧闹声。

远处七八个茶馆聚集在一起。

这些茶馆大部分都是露天的。

一个个黑漆漆的炭炉上,摆着一个个装满水的铜壶。

水房里面蒸气弥漫,犹如仙境一般。

穿着已经洗得发白的背心的烧水工,拿着一个个烧好的铜壶,往保温壶上加着水。

一些阿姨大娘拿着瓜子花生在周围叫卖。

五颜六色的遮阳伞下,一颗颗有两三层楼高的树下。

一张张石桌上,摆放着乱七八糟的保温壶,以及清一色的盖碗茶。

石桌旁边坐着三三两两的男男女女。

虽然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但其中也不乏年轻人和中年人。

有纯粹只是来喝茶的,

有一边喝茶一边打牌的,

有坐在树荫底下扇着扇子,闭目养神的,

有脸色潮红,语气激动和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摆着龙门阵的。

甚至还有喝着喝着茶,在旁边跳起广场舞的,舞剑的,跳着扇子舞的。

有吃着瓜子的,有看着报纸的。

拥挤的位置,桌与桌之间,椅子与椅子之间的间隔可能都没办法让人正常通过。

但是每个人都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天地,属于自己的乐趣。

虽然嘈杂,但却各取其乐,互不干扰。

直播间的观众,看到这一幅景象,不少人都酸了。

“我决定了,以后退休就定居成都了!”

“这简直就是我梦想的生活,啥也不干,每天和朋友喝茶吹牛,打打牌。”

“这日子看着就让人羡慕,太悠闲了。”

“对于每天通勤时间就超过4个小时的我来说,这种生活我连做梦都不敢想象!”

“楼上的兄弟,别太拼了!”

“一看就知道是首都的打工人,4个小时,估计是住在隔壁省吧,辛苦了。”

··········

成都有很多著名的茶馆。

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

锦江剧院的悦来茶馆。

彭镇的老茶馆。

后子门的白果林茶馆。

青羊宫的青羊茶馆。

而李潇今天要去的,只是其中历史较为悠久的鹤鸣茶社。

在成都上了年头的茶馆很多。

超过百年的茶馆,也不少。

但大部分百年茶馆都是代代相传的小茶馆,通常经营者只有四五人。

通常是一家大小齐上阵。

家里的老头配茶,老母则卖着瓜子,整理桌子。

儿子烧水添水,儿媳妇则是照门迎客。

而鹤鸣茶社则有些不同。

这家茶社在100年前已经是成都六大茶园之首。

无论是规模影响力在成都,都能排在前列。

只要是成都人即便是没有亲自来过鹤鸣茶社,也肯定听过亲戚朋友谈论过它。

李潇要过这些围绕在鹤鸣茶社旁边,像是众星捧月一样的小茶社。

入门就是古香古色的牌楼。

牌楼不算高大,只有两层楼高。

牌匾上银色的鹤鸣两字,带着写意的闲适。

肉眼可见,上百张茶桌几乎座无虚席。

这里的气氛,比刚才七八家茶馆聚集起来还要热闹。

不愧是能稳坐成都茶馆之首的茶社,果然有几分底蕴。

找了一圈,居然连一个空位都没有。

李潇有些无奈,正想找个阴凉的地方等待空位。

却感觉肩膀被人轻轻拍了拍。

他转头望去,一把黑色的折扇出现在视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