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扫一波货(1 / 2)

下午果然高国强就“领”着李向南去玩了。

“乖巧”的李向南又被扔在了新华书店。

等高家兄弟两个走了,李向南随后就捂得严严实实的,走出了书店。

还要到大商店扫一波货。

棉花票和布票,都是短期的。

再不用就要过期了。

他们的供销社里的东西没有大商店的丰富。

李向南做一件衬衫大概需要六尺。

所以天蓝色的布她就买了六尺。

其她的全都卖成深蓝色的。

这个颜色的布是通用的大众色,男女老少皆可。

五斤棉花,肯定要是全买了。

照例出来之后把东西收了起来,然后拿出了一个小篮子。

这是他事先准备好的,里面是一个小棉被。

这么冷的天,总得有点东西遮盖。要不然不管什么菜拿出来立马就冻了。

冬天最好的地方就是全都戴的特别严实,根本就不用特意伪装,露出来的就是有两只眼睛。

那片树林里人不多,稀稀拉拉的。

见李向南拿着小篮子,想买东西的人自然就会凑上来了。

“同志,你这儿卖的是什么?”一个中年妇女凑上来。

李向南就掀开了一个小角。

“这,啥时候了有这个!怎么卖的?”那么鲜亮的绿色,让人眼前一震。

“两毛钱一捆!”

“这是野菜?一捆有半斤吗?这要几毛钱一斤了?”这妇女的神情简直就是看白痴一样看着李向南。

李向南点点头,“是野菜啊!

我这可是独一份!”

中年妇女张了张嘴,可不是吗?这季节她这里肯定独一份。

李向南就静静的看着她。

夏天这玩意儿扔大街上去,肯定没人捡,但是季节不同啊!

中年妇女还是很心动的,她妹妹怀孕了,孕吐的很厉害。有这东西真能换换口味儿啊。

“你看这东西平时野地里有的是,你就便宜点吧?”

“阿姨,你得看看这是什么季节,这东西现在多稀罕呀!”李向南根本就没打算便宜。

买就买,不买拉倒。

这时候一个老太太也凑过来,一听说是卖鲜野菜的,也很心动。

中年妇女讲了半天也没便宜,最后花了两毛钱买了一捆儿。

老太太比那个中年妇女能磨,觉得讲不下价来就和李向南聊天。

李向南无所谓呀,那就聊吧!

李向南一会儿就知道了不少事情。

农场的住房都是自己单位盖的,一盖就是好几栋。

所以往往一连几栋房子都是一个单位的人住。

比如说建筑队,采伐队,加工厂等等。

这个地方经常有人来这里溜达,但是拎着篮子到居民区转悠的人也有。

还有一直往东去,那边是医院。旁边也有一个卖私货聚集的地方。

因为医院的病人,有的想补养补养,有的想换个口味,需求自然就多了。

东西要比这里好卖。

老太太和她聊天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两个熟人。

她说李向南是她的亲戚,还帮着推销了几把野菜。

这老太太也真是个人才。

李向南卖了她两捆野菜,搭了一捆。

这算是对她提供消息的感谢吧。

这里来来回回的人并不多,但都是快速的来,快速的走,不过多停留。

李向南没多长时间就卖了两块钱。

李向南准备着跟着别人脚步学,她也不在里停留了。她打算走的时候正好碰见了一个人背着面袋子。

一问原来是面,十斤呢!6毛钱一斤。

一听是白面,李向南这心里就高兴。

李向南10斤全包圆的,价格讲到5毛钱一斤。

买了面之后她迅速就撤了。

因为她现在成这里待着时间最长的人了……

刚才那个老太太说的果然是非常对的。

医院后面的胡同里真聚集着几个卖东西的。

往左边的胡同里也有卖东西的。

这里来买东西的人多。

应该不只是患者的家属。

大概知道这里有卖好东西的,想买东西的就来转一转。

野菜两毛钱一捆,菠菜是三毛钱一捆。

每捆都差不多半斤的样子。

说实话这价格是不便宜,但冬天谁见过这么绿油的菜呀?

顶多是家里的花盆里栽了几头蒜,才能见到一点鲜嫩的东西。

没一会儿李向南的篮子里就空了。

她不能一直就着遮盖的掩饰再往外拿了。

一个小小的篮子,怎么可能有拿不尽的野菜?

她又趁机买了20斤面拿走了。

来这里卖粮食的人比卖其他东西的人多。

李向南转个20分钟左右又回来,继续再卖一篮子野菜和菠菜。

尤其是病人家属买回去之后,同一个病房的家属就来了。

李向南这样来来回回的四趟,甚至她回来的时候有人在原地等她……

这种卖东西的感觉李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