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消息(1 / 2)

膳食纤维还是很重要的。

等蔬菜成熟了,再加上口感丰富的五花肉,配上大米饭就更好了。

“没问题,姑姑我会种菜的,之前在家里也种了。”

禾苗欣然同意,她觉得自己不需要再向徐大妈、陈三嫂子求助。

堂屋大人说的话,她听到了的。

“姑姑知道我们禾苗最棒了。”

赖嘉欣思绪从想象中脱离出来,跟孩子解释着。

“姑姑刚刚也是客气一下,不过如果有别的问题需要帮忙,姑姑又不在家的话,你们也可以去求助对不对。”

离得近就是这个好处。

“等姑姑回来,会感谢人家的。”

人情往来,实属正常。

“嗯嗯,我知道了。”

禾苗恍然。

她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

“姑姑,等我们长大了,就可以做很多事,不需要找别人帮忙了。”

快到了家门口,禾苗突然说。

显然,她想明白了赖嘉欣刚刚为什么给陈家孩子糖。

“好,姑姑等你们长大。”

“但不用着急,慢慢来。”

赖嘉欣心里触动,嘴角扬起一抹好看的弧度。

......

在上了十天班后,赖嘉欣发觉自己似乎真的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节奏。

每日的路程虽然还是会觉得劳累,但身体却已经适应了这种程度的锻炼。

再加上每天都会给自己补充营养,气色明显好了一些。

家里没有镜子,通过供销社的镜子观察了一会,赖嘉欣觉得脸上的那股干黄消瘦真的褪去了不少。

人逢喜事精神爽,倒也不算很突兀。

只是这样下去,她早晚要长肉。

就连禾苗她们现在因为每一顿都吃得饱、又有着赖嘉欣会想办法加点餐,精神看着也没那么差了。

在村子里人眼里因为上工等原因几乎天天见到,可能并不觉得。

也是赖嘉欣特意注意,以及在第一天醒来时太过深刻的印象才察觉出来了。

不过,早晚都会有这么一遭。

赖嘉欣心里倒不觉得太有压力。

低调不露富并不代表真的得天天吃糠咽菜才行,不然也太折磨人了。

目送一个顾客离开柜台的赖嘉欣百无聊赖地想着。

她现在每天明面上还是兢兢业业的,不像同事们空闲时用私事打发时间。

有时旁边的朱慧慧都给她建议,可以做些啥。

赖嘉欣无奈干笑,是她不想吗?明明是她暂时没啥能拿到明面上做啊。

总不能把家里的破旧衣服拿到供销社来改吧。

她敢保证,真这么做,马上就会引来集体嘲笑。

尤其是布匹区的白若南和糖点区的王大雅。

供销社里最吃香的两个柜台售货员。

作为拥有最受人欢迎的区域负责人,两人的性格都比较高傲,有时喜欢翘着下巴看人。

只是两个人的底气有些不一样。

这几日的功夫已经让赖嘉欣差不多弄清楚了诸位同事的基本情况。

比如主任于英,的确是军人转业,丈夫如今还是公安局的副局长。

在县城里可谓是日子顶顶好的那一批了。

不过那都是人家自己用命拼来的,慕强的心理让赖嘉欣只觉得敬佩和尊重。

白若南则是赖嘉欣上一世会羡慕的那种家庭,双职工独生女家庭。

丈夫据说是农村人,入赘她家的,只是个临时工。

不过又听说两个孩子好像有一个是随父亲的。

不提朱慧慧当时说这话时撇了撇嘴的表情,赖嘉欣倒觉得作出这个决定的人挺聪明的。

男人的劣性根,绝大多数都是爱面子的。

白若南丈夫不管性格怎么样,在妻子家愿意做出这个态度,稍微有些良心的人都会觉得动容吧。

无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提出,想来家庭关系也会更和睦。

从这些消息里,她性格上的高傲赖嘉欣就能参透其来源了。

糕点区的王大雅,则是从农村嫁到城里,托夫家的关系进来的。

那也挺不错的,赖嘉欣倒不觉得有什么。

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怎么也不为过。

最后两个区的其中一个也是城里人,负责文具区的李丽,年纪最小,才十九岁。

只比赖嘉欣早来两个月。

酱料区的马姐则是年纪最大的那个,跟闻梅香年纪差不多。

是八人之中在这里待得最久来得最早的那一个。

城乡差距在这也能体现一点,城里人占比肯定是大多数的。

要知道,财务和库管似乎也都是县城的。

只有赖嘉欣一个人每天两个小时的上下班。

但对于她来说,能得到这个工作也算是杀出了重重包围圈了。

有这份工作,赖嘉欣已经很感谢了。

无聊一段时间也没什么。

而在她不知道的时候,主任于英将她的表现都看在了眼里,暗暗点头。

总的来说,同事之间大体也算是平和,起码表面上没啥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