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1 / 3)

宋承云从梁老夫子院中出来后,便直接打马回了家。

早春柔雨绵绵,宋承云未戴斗笠蓑衣,到家时,身上都蒙了一层雨丝,眉眼也似染上薄雾。

前两年怀夕不知在哪挖了一株梨花苗回来载在院中,如今已长成,一簇簇雪白绽放在枝头。

春雨温柔,梨花未曾被打落,雨水点缀花间,更显梨花雪白剔透。

怀夕手里挎了小篮子,刚打好伞,便看到宋承云踏入院内。

“哥哥,你不是明日回来么?”怀夕有些惊喜,小跑过去,走近一看,才发现宋承云肩上覆着一层湿润。

“哥哥的斗篷呢?”怀夕虽这两年长高了不少,可仍只到宋承云肩头,掏出袖子垫着脚,拭去雨丝。

“路上才下的雨,来不及换上蓑衣,无妨。”宋承云随手接过怀夕的帕子,自己擦了擦。

“去哪里?”见怀夕挎着小竹篮,宋承云问道。

“去门外摘些桃花瓣。娘亲今日难得精神好,说想吃桃花羹。不过,娘亲刚刚又睡下了,哥哥先去更衣吧......”怀夕眉眼间难掩笑意,母亲近来胃口不佳,难得今日有想吃的东西,她心里轻快几分。

“走吧,既然湿了,我替你打伞。”宋承云接到她的伞。

怀夕也不推辞,乖巧应道“也好,多谢哥哥。”

有了宋承云的帮忙,怀夕很快就摘满一篮桃花瓣。

两人回到廊下,怀夕身上仍然干爽,宋承云却愈发湿透。

怀夕也发现,知道宋承云向来爱干净,忙喊了声松豪。

松毫正在厨房帮着看火,听到怀夕的声音,探出头。

怀夕声音清亮:“小艾,你帮松毫看着点火。松毫,你快些去帮哥哥更衣,免得哥哥着凉了。”

“知道了姑娘。”小艾笑着应道。

松毫顺势在一旁的水井净了手,便小跑着去取宋承云的衣物。

看着怀夕三言两语便将他们都安排好,自己拎着那篮子花进了厨房,宋承云转身也回了屋。

-

晚膳做好之后,怀夕来到白氏房里,轻轻把她唤醒。

白氏小睡了一会,精神还算不错,听到宋承云已经回来,脸上笑意更多了几分。

原本怀夕想把饭端到她屋里来吃,可白氏却说今日想摆到外间吃。怀夕没有多想,只以为娘亲病情有所好转,开心应下,到屋外吩咐他们把膳食摆好,母子三人难得一起围桌吃了个饭。

饭桌上,怀夕专门挑了那日上集市的几件趣事讲,把白氏逗得开怀大笑。

宋承云如同往日那般,静静地听着母亲和妹妹说话,偶尔浅浅一笑,可白氏还是敏锐发现宋承云有些不对劲。

怀夕说了好一会话,转头见宋承云跟前的桃花羹一口未动,有些惊讶,“哥哥可是累了?”

白氏无声叹了口气,却也只是温和说道:“这桃花羹是你妹妹亲手做的,知道你不喜,特意少放糖,你尝一尝吧。”

怀夕凑近白氏,看着宋承云,渴望被赞赏的表情,娇娇的不行。

宋承云端起瓷碗,舀了一勺,在眼前母女期待的眼神下点头:“不错,桃花香气浓郁,又不失清甜。”

膳后,白氏留下宋承云,怀夕则回去洗簌。

月亮的辉泽洒满了整个院子,雨势稍歇,屋内一片静默。许妈妈将油灯点上,又在炭盆里添了几块炭,将门轻轻带上便离开了。

宋承云看着炭盆里往外扑腾的红色火焰,垂着眼,不知在想写什么。听到白氏唤他,他抬起眼,眼里映着火苗荡漾。

知子莫若母,白氏看着儿子晚膳时的异样,也知道儿子大概是猜到她的状况了。

病了这大半年,今日却忽然有了精神,还能起来走动。

也就是女儿天真烂漫,才相信她是病愈了。

宋承云遍读经书,受儒家之训,明白“死生有命”。可是此刻,卧床已久的母亲突然精神抖擞地坐在自己面前,宋承云发现他无法很坦然去面对眼前这位予他生命,哺育他,保护他,教导他成人的母亲可能会离去。

他拿出桌边的茶盏,捧给白氏,“母亲特意将妹妹支开,是有何嘱咐?”

他语气听着与往前一样,温和沉稳。

母子多年,白氏总能发现他有些许异样,但有些话,只能趁她如今还能说的时候,赶紧说。

“云儿,能同你有这一世母子缘分,是母亲修来的福气,母亲以你为荣。”

母亲话里已有了诀别之意,宋承云乌黑坚定的双眸里有了一丝裂缝。他拉起白氏的手,假作寻常,“梁夫子说近日有位云游的神医在县上落了脚,云儿明日便去寻来替母亲看病,母亲且放宽心……”

“母亲累了…”白氏难得打断他:“云儿,你明白的,生死由命,母亲的命数尽了。”

“母亲不怕死,只是愧对你与夕儿,终究无法长久陪着你们。”白氏拭了拭眼角的泪,“母亲怕是无法看到你成家,也无法看着夕儿及笈出嫁了。”

看着白氏说话带着喘气,宋承云替她顺了顺背,担忧道:“母亲,有什么话明日再说,儿子先扶您躺下吧。”到了此刻,宋承云黯然的脸庞上难掩凄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