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江湖(1 / 3)

小米辣拌白米粥 荀霂芷 2399 字 11小时前

至此,南北两线战场已退无可退,全国上下都被笼罩在强敌压境的阴影之中。

李迟凌晨因乱梦惊醒,再难入睡,于是起身披衣,处理政务。

朝会上,众臣又因为主战还是主和的问题争吵不休,李迟听得烦了,闭目扶额,直到争吵声小了下去才缓缓开口:“目前战局僵持,蛮夷人尚且没有收手的迹象,此时主和,必然会被刮骨三分,恐怕未来再难有一战之力,数年内必显亡国之兆。”

方才主和的几名文臣纷纷噤声,皇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不听劝那国贼的高帽就该盖上来了。

军机大臣彭磊上前一步,开口道:“陛下,臣还有要事禀告。”

李迟抬了抬手:“请讲。”

彭磊是由李迟一手提拔起来的朝中新贵,统领军机处,虽然在文官之中不如秦山有影响力,但军机处的设立就是为了与内阁相制衡,而且现在战事频繁,军机处的地位更是日渐提高。

众人一看彭磊要说话,立刻屏息凝神,生怕是要参自己一本。

彭磊目不斜视,从袖中拿出一个信封呈上,由太监转交给李迟,他说:“臣获悉,一月前沧州军营发生暴乱,但发往京城的信件被截了下来,这一封还是一名江湖义士辗转送到臣手中的,如今不知叛军到了何方。”

沧州自古便是流放充军之地,集齐了各路牛鬼蛇神,王牧当年便是被判流放沧州,途中跑出来去栖霞山行刺未果,所以任何地方发生暴乱都不会比沧州暴乱更麻烦。

兵部尚书方铭更是一个头两个大,之前北城雪患之事的信件被阻截,他的嫌疑还没洗清,如今又来了一出沧州叛乱。他人在京中、祸从天降,只能扑通一声,先跪了再说。

李迟看过信后,没有看方铭,而是问彭磊:“消息来源是否可靠?”

彭磊说:“回禀陛下,并非普通江湖人士,而是长春观修行的道士,游历途中所见。时间紧迫,臣还没来得及着人核实。”

南平国自武帝时期便推崇道教,其中以长春观最为出名,在各地都设有道观,就连肃王李坚都在京城中的长春观寻仙问道,其规模可见一斑。出身长春观的道士们相比寻常闲散江湖客,说话的分量更重,可信度也更高。

李迟冷笑一声:“北城雪患、沧州暴乱,一而再再而三,蒙蔽圣听上瘾了么?”

方铭的汗已经湿透了后背,朝服湿哒哒地黏在身上,他不敢动,也不敢为自己辩解,只能将头扣在地上,等待李迟的决断。

“方尚书,”李迟声音很轻,但却让人不寒而栗,“这事你得解决好,朕会派人协助你,还望你莫要令朕失望才是。”

方铭声音颤抖,如蒙大赦:“陛下圣明!”

“彭爱卿,”李迟又道,“着人核实、紧盯叛军动向,做好收缩兵力、保卫京城的准备。”

彭磊应道:“是,陛下。”

李迟起身拂袖:“散朝。”

......

北方战线退至乌尔察,南方战线退至韶关,放眼全境,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配了,若是沧州叛军强行突破,京城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此时,赵梓明却突然向李迟辞行,说:“陛下,我要离开一阵,不会太久,期间会有影队护陛下周全,莫要担心。”

李迟虽然知道赵梓明没有一官半职,与他也不过是半师之宜,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去哪?北边、南边?还是沧州?”

赵梓明笑了笑,答道:“都不是,我......我回一趟玉龙门,或许能让现在的局势有所改善,但若是不能的话,那就只能仰仗侯爷一人了。”

见李迟不再追问,赵梓明抱拳行礼后,脚尖一点,飞身而去。

玉龙门位于玉龙雪山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终年被厚重的积雪覆盖。与北疆的雪不同,玉龙雪山的雪更白而透亮。树枝林梢挂着无数剔透的冰棱,藏匿在浓厚的云雾缭绕中,寻常人进去了便会迷失方向,而只有被雪山欢迎的有缘人才能窥见其真容。

传闻第一代掌门人是谪居世间的仙人,饮了玉龙雪山的冰泉后,悟出了武学的至高境地,于是开山立派,徒子徒孙成才后方隐居山林。至今已过数百年,人间沧海桑田,玉龙门也成了如今江湖之中最神秘的一支力量。

赵梓明磕长头匍匐在山路,每上一级便行一礼,行过三千三百级台阶,直到日落西山,才终于跪在山门前,双膝下一片血肉模糊,在雪地中如同红梅盛放。

自他下山已过十年,扎着总角辫的小门童并不认得他,疑惑地上前问道:“你是何人?为何来此?”

赵梓明压下眼底的酸意,抬头看着被冰雪覆盖的山门,半晌才答道:“在下赵梓明,玉龙门不肖徒,求见江掌门。”

两个门童疑惑地相视一眼,其中稍年长的那位最终点点头,拎起袍摆,转身迈开小短腿,噔噔瞪跑去禀报了。

留下的门童与赵梓明大眼瞪小眼,毫不掩饰好奇地打量赵梓明,觉得这人长得还挺周正,应该不是坏人,于是鼓起勇气开口:“你是被逐出师门了么?”

赵梓明摇头苦笑:“不是。”

门童皱起眉头:“那为何说自己是不肖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