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风云(1 / 3)

小米辣拌白米粥 荀霂芷 2356 字 10小时前

李迟的梦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混乱,等他从一片昏沉中醒来时,只觉得亵裤粘在肌肤上,是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他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状况。

李迟愣神了一会儿,只觉得自己脑袋空空的,什么朝政事宜都完全想不起来。一旁候着的内侍见状连忙过来,问道:“陛下,可有不适?需要传太医么?”

李迟点点头,内侍连忙转身就赶去太医院,等太医们提着药箱排着队来报道的时候,李迟才堪堪从混沌的状态中清醒一点。

为首的老太医上前道:“昨日老臣已为陛下诊过脉,并无大碍,不知陛下现下有何不适?”

李迟突然觉得十分难堪,倒也不至于讳疾忌医,但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于是屏退左右,只留了最年长的那位太医单独谈话。

李迟嗫嚅半晌,才艰难地开口:“今晨醒来,朕发现......亵,亵裤......潮湿,从前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不知是不是什么疾患所致。”

老太医会意,抚须道:“回陛下,这并非疾患,乃是正常现象,无需担忧。”

李迟不解:“正常现象?”

老太医回道:“正是,此乃陛下脱离孩童阶段的征兆,民间男子十五岁束发,便到了可考虑娶亲事宜的年纪。”

李迟终于听明白了,又想起昨夜乱梦中不时出现的姚远,顿时闹了个大红脸,连忙让太医们都退回去,也不传尚服御侍来洗衣,而是自己动手把贴身衣物给洗了。

然而他忽略了一件事,皇帝的日常起居和病诊情况都是要记录在册的,所以这个消息便是想瞒也瞒不住,没过几天,朝会上便又吹起了要为皇上选妃的风声。

李迟照例驳回了,并且发了一通火,将那几个多事的言官批得狗血临头,意思是再提此事就贬官流放,吓得众人纷纷噤声,这才作罢,宣布下朝。

秦山和姚远依旧保持着下朝后去崇政殿商议要务的习惯,一文一武两位重臣如同李迟的左膀右臂,在两年动荡不安之后,为南平国带来一线生机。

秦山就科举改革和吏治改革相关事宜与李迟商议良久,方才告退,回了内阁,崇政殿堂下便只剩了姚远一人。

其实李迟有些后悔,今日该让姚远下朝后不必跟来的,他虽端坐堂上,却莫名觉得如坐针毡,甚至觉得多看姚远一眼都会被烫到。

姚远等了半晌也不见他发话,于是开口道:“陛下,近来臣已与兵部商议好全境布防调整方案,细则将由方尚书呈上,臣便不在此赘述了,不知陛下是否还有别的吩咐。”

李迟沉默须臾,才示意姚远坐到侧手,说:“姚卿,我......想问你一些私人的问题,不是什么国事朝政,你当作闲聊便好,过后不必放在心上。”

姚远点点头,在李迟桌案侧边的座椅上坐下了,一头雾水地等待李迟开口。

直到香炉中飘出的香雾散尽了,李迟才倏然回神,抬眸看向姚远,问道:“姚卿已过及冠,为何还不张罗娶亲事宜呢?”

姚远挑眉,没想到李迟会这么问,他答道:“臣一介武夫,边关一旦告急,臣随时会奔赴战场,既无法保证全须全尾地回来,那便不该与人许下白首的承诺,不然万一有何差池,那岂不是平白耽误别人姑娘家的青春么?”

李迟闻言抿唇不语,也不知道是哪句话就刺痛了他,让他觉得很难过,低头忍住泛上来的泪意,勉强露出一个笑容,说:“姚卿是我南平国福将,将来一定能幸福美满、儿孙满堂,不该说这些晦气的话......我有意设立丞相之位,为百官之长,辅佐我总理百政,不知姚卿是否愿意担任此职?”

姚远一愣,起身拜下,答道:“回陛下,臣以为不可,臣承蒙祖荫,自封侯以来,既无赫赫战功,又无贤能善政,受不起这样的殊荣。”

李迟摇摇头,道:“非也,姚卿两度勤王平叛、两度平定北疆,又有查案和辅政之功,完全当得起丞相之位。我心意已决,姚卿莫要再劝,届时接旨受封即可。”

姚远还想再推辞,却被李迟抬手打断,姚远仰头看着熟悉又陌生的李迟,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但那双乌黑的眸子里分明没有半分犹豫,他便知自己劝不了了,只能行礼叩下:“谢主隆恩。”

“平身,”李迟挪开眼不再看姚远,侧过头捂住眼睛,“......姚卿曾说‘礼不可废’,可我总是希望你能待我更亲近一些,君臣尊卑也并非云泥之别,这些繁琐的礼节今后能省便省省吧......也,也不要总是称‘臣’了好吗?......你看,我从来不在你面前称‘朕’,你就当......当我是寻常朋友,可以吗?”

说到最后,话音都是颤抖的,姚远看向李迟,看到了从他脸颊滚落的眼泪,一时间愣在了原地,不明白李迟这又是怎么了。

之前在太医说的那句“心有忧思”现下令他如鲠在喉,半晌后才斟酌道:“我明白了,谢陛下恩宠。”

李迟摆摆手示意他回去,于是姚远简单行了个抱拳礼便转身离去了。

......

这天,到了固定的练功时间,赵梓明依旧是早早地在演练场候着。

李迟晚到了一会儿,眼眶和鼻尖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