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大臣的意见之后,女皇总结了几条可行性政策记录到了纸上,然后让大臣们出宫去了。
不过女皇并没有马上下令,她想看看孟玉英的回复。
孟玉英收到信之后,把家里几个读书孩子召集到了堂屋里:孙大郎,孙三郎,孙雅娇,孙三河,孙三丫,一起想办法。
其他几个孩子在一旁凑热闹,这样的事还是第一回,实在是好奇。
孟玉英坐在主位上:“这是女皇给我的信,你们大家传阅一下,一会儿每个人说一个办法,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虑。”
说完后把信纸拿给了孙大郎。
孙大郎一看:“如何处理雪灾问题。”他低声念了一下,然后把纸给了孙三郎。
孙三郎看了之后给了孙雅娇,一一传递下来,很快大家都看了一遍,信纸又回到了孟玉英手里。
孟玉英环顾一周:“先斟酌一下再说,不着急。”
孙雅娇举手:“娘,这是女皇给你的信吗?”
她知道孟玉英跟女皇有书信来往,其他人是不知道的,一会儿一听这个问题,大家才反应过来,是啊,怎么突然讨论国家大事了?
孟玉英没有再瞒着大家,孙家不是她一个人的孙家,想走向昌盛,每个人都要努力:“对,这是女皇问的问题。”
这下大家的内心再也克制不住冷静了——娘(大伯母)真是深藏不露,居然跟女皇有书信来往!
那么问题来了?
娘(大伯母)明明从来没有见过女皇,为什么会跟女皇有书信来往呢?明明只跟荣淑云有来往!
大家的心里又惊又喜,孟玉英在他们心里的形象逐渐高大。
孟玉英道:“对,我给她送了一份全家桶去,她给我回信,附带了一个问题,竟然是国家大事,你们这些读书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好了,闲话不说了,一起商量一下,一会儿我好给女皇回信。”
孙三河举手:“大伯母,要不你先说吧。”
孟玉英大多雷同:“出现了灾难,第一受苦的肯定是百姓,所以妥善解决百姓问题就可以了。”
“而灾难影响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大雪封地,“行”就免了,所以解决衣食住就行了。”
“关于这个“衣”,你们有什么意见没有?”
孙大郎举手:“女皇应该会从各地征送棉花过去,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要从当地解决问题才是,所以我觉得,可以呼吁那些富户捐赠旧衣服,先给大家御寒。”
孙三郎举手:“一直等着别人救是不现实的,我觉得自己也要努力,灾民可以去山上砍树烧炭,在烧炭的时候既可以取暖,烧的炭又可以卖钱,有了钱,不就有食物有衣了?”
孙雅娇举手:“我赞同三哥说的,另外,大梁有许多修建堤坝和修建运河的工程,可以把灾民征调去干活儿,一来可以减少赈灾压力,二来干活就会有工钱,到了第二年他们拿着钱回来,才能正常生活。”
孙三河举手:“娇娇说的是,还可以组织灾民开荒,雪肯定是要化的,到时候有了田地,瑞雪兆丰年,明年肯定会丰收的。”
孙三丫眨了眨眼:“大伯母,我没啥说的,他们都说了。”
孟玉英含笑点点头:“你们说的都挺实际的,不是天方夜谭,我会写到纸上,到时候给女皇送去,我们接着讨论“食”的问题。”
孙三丫举手:“三郎堂哥和娇娇说的已经可以解决食的问题了。”
孟玉英道:“是可以解决了,但是去干活儿是需要体力的,所以还要先解决吃的问题。”
孙大郎道:“大雪是入冬之后才有的,秋天收的粮食肯定还有,就算被雪掩埋了,也依然存在,我觉得吃不是大事。”
孙三郎道:“大雪把屋子压塌,家里的锅碗瓢盆肯定是没有了,我觉得可以拿一些锅碗瓢盆做赈灾物。”
孙雅娇点点头:“大冬天的肯定要吃热乎的,粮食也需要煮一煮才吃,所以需要一些锅碗瓢盆。”
孟玉英道:“朝廷肯定会赈灾,食物应该不成问题。”
孙雅娇忽然想到道:“我觉得可以这样,商贾之家考科举是需要条件的,比如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考科举,如果捐赠一定粮食就可以再获得一个名额呢?”
孟玉英满是赞赏:“你这方法可以让富户吐出许多粮食来。”
孙三丫道:“粮食本来就掌握在富户手里,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只够温饱,让他们拿点儿出来可太难了。”
孟玉英道:“最后说说住吧?”
孙雅娇举手:“娘,可以给军营换下来的旧帐篷。”
大家都赞同这个办法。
孟玉英把纸拿过给女皇回信,把刚才大家讨论的提炼了一下写到纸上,然后让老鹰给女皇送去。
……
女皇准备就寝了,突然老鹰飞进了寝宫,一下子,女皇的睡意都减少了。
老鹰的东西不会给别人——万一被别人换掉,让女皇生气了怎么办,所以只会直接给女皇。
女皇伸手招了招,老鹰便飞落到脚踏上,把篮子也放到了脚踏上,随后飞去一边,等着女皇回信。
女皇把篮子里的信拿出来,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