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故布疑阵(2 / 4)

真人摸不清虚实,搞不懂自己弄来的东西真假。当造出的枪依然无法使用时,自然会将失败的原因算在那两个蠢货的头上,到时根本不用我们动手就会将他们宰了,还想不到问题出在哪里,只能继续在枪上做文章!”有了皇帝的提点,李峻也是思如泉涌,又生一计。

“好主意,真是好主意,假似真来真似假!咱们君臣就给他们布下疑阵,让女真人慢慢的摸索吧!”赵柽对李峻举一反三的本事十分满意,连声赞道……

…………

进入七月天气日益炎热,但赵柽依然没有闲暇,军队的调动和军官的调整基本完毕,赵礼和高宠已从高昌返回京城,两人很快接受了新的任命。赵礼就任禁军都虞侯,高宠为同知枢密使,进入了朝廷的决策层。而处理大理事件有功的马扩也进入尚书省就任礼部尚书,赵智出任户部侍郎,仍兼任河东、河北和燕京路转运使。

纵观朝中上下文武大臣老一辈人已逐渐退出,而地方州府一级官员几乎全部被当年燕王府的幕僚及西北路学所培养学生所占据,基层官员则大多是皇帝开科后新晋之人,当年陪伴赵柽创业的人逐渐成熟成为了国家的栋梁,完成了权力的交接,也让赵柽能够掌控整个国家。

前年大旱所造成的影响已经退去,下半年如果没有大灾将又是一个丰收年,夏收后南粮通过海路和运河调运到了北方,粮食问题不再是阻挡北伐的障碍。西北新占之地的稳定,也让宋军可以获得充足的战马。与此同时,西征高昌和远征波斯及与南美航路的探索,所产生的好处开始一一显现,不仅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也让国内农业和工商业获得巨大的发展。

当然这一切最终受益的还是国家和百姓,经济的发展使税赋大幅增加,农税和盐铁税的地位下降,大大减轻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大宋百姓负担,他们不再有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却能享受到比往昔便宜的商品,吃上只有十几文一斤的盐,免去了过去频繁的徭役。而国家国库的充盈,也使基础建设得到了更多的资金,北伐不再受到资金的困扰。

赵柽开议事堂,召集朝中宰执、尚书省主官及各路、镇抚司首官商讨北伐金国之事,群臣对皇帝的提议进行了商讨,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是一雪前耻的时候了。而大家也知道北伐乃是国之大事,也不可率性而为,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易仓促行事,同意在明、后两年选择良机攻伐金国,以便在舆论和道义上占据主动……

大宋大规模调整军队高级将领,整训军队,调运粮草,又一反常规在年中召集地方守臣进京议事,种种迹象表明很可能会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些不能不引起金国的注意,而现在大宋周边的国家,大漠南北以平定,西夏早已成了大宋的跟屁虫儿,高丽、西藩诸国是其应声筒,大理、高昌已经不复存在,值得大宋动用如此力量的国家也就剩下他们大金国了。

可令人意外的是,大宋忽然传出消息,明年乃是大宋当今皇帝登基二十年的好日子,因此要举国大庆,召集守臣进京乃是商议此事的,这又让大金国的干臣们陷入了迷萎中……

。,

“嗯,看来女真人对火器的研究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造出连珠枪的日子不远了!”赵柽听了李峻的回报点头道,嘴角却微不可查的向上挑了挑。

“哦,陛下如何知道女真人快要造出连珠枪了!”皇帝脸上细微的变化也难逃李峻的法眼,他从中看出皇帝的戏谑之意,对样板的遗失似乎并不十分放在心上,却又好奇皇帝对如此大的机密泄露为何又如此轻慢。

“女真人肯定早就在研究我们的火器,至于从何处得到样本,这个并不难,携械逃亡的士兵,战场上遗失的武器,或是派遣卧底进入工坊都可以获得。但他们现在还是派人策反我们的工匠,为的不过是枪械零件的样板,那么朕就可以断定他们早已经仿制出连珠枪,只是因为无法使用,因此他们以为是枪的某些零件不合格所导致,这才会不惜代价派人窃取样板重新试制!”赵柽笑笑说道。

“陛下,现在女真人得到了样板,马上就会制作成功,我们应当机立断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才好啊,可您为何……”李峻听了皇帝的解释弄明白了怎么回事,可皇帝的样子根本没有往日火急火燎的样子,他不禁替其着急。“呵呵,如果连珠枪如此轻易的就能造出来,那还如何能称得上我大宋绝密,即便他们有了样板,没有高人指点,再有五十年也造不出来!”赵柽看看李峻焦急的样子大笑道。

自从在收复燕京之战后,赵柽就已经发现金军在利用俘获的大宋工匠仿制火器,但那时他们也只能制作传统的火箭、霹雳弹等初级产品。火药的配方威力也很小。但赵柽知道自己火药的配方被列入绝密,一直由见喜保管。泄密的可能性极低,可只要有心人肯时间研究也不难试制出来。

其实赵柽对黑火药的最大改进在于最不起眼的颗粒化。这使其产生最大的威力,而工匠们一直只是把这道关键工序一直当做防止火药意外燃烧的多余工作。同样制枪的工匠们都是利用预制的样板来制作枪械的零件,现代人都知道这只是提高生产率和标准化的方式,当然在初期也可以取得一定的保密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