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嗣子风波(3 / 4)

结局并不理想,大哥继承大统后还是把他当做了敌人,处处设防,要致他死地。

赵柽登上皇位之时,也不得不动用武力解除了老九赵构的兵权,镇压了他的反抗,从而导致兄弟反目成仇。成为了一个黄金笼子中的活死人。其他的兄弟更多是惧于他的威势不得不屈服,而不是血脉相通的兄弟情义,现在天理循环,同样的戏码又将开锣上演。让其怎么能不烦恼!

此次赵柽突然带着一家人一起‘出游’,也是想隐晦地告诉他们自己当年曾经经历的痛苦和创业的艰难,看一看平民百姓家兄弟相亲的场面。能从中悟出点什么,不要挑起无谓的争斗。可结果似乎并没有达到他的想要的结果。几个人的多日的所作所为都没能逃过他的‘眼睛’和‘耳朵’,让他无奈又寒心。但这个问题始终无法回避,怎样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还需他的智慧!

…………

远在东北的金国经过两轮政治动荡后,完颜希尹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兀术则控制了军队,形成了文有完颜希尹,武有完颜兀术的格局,皇帝完颜亶居中平衡,日子虽然苦点,但是过得还算逍遥惬意。

一心要做权臣的兀术却一直没有放弃将完颜希尹扳倒的计划,有机会就在皇帝耳边说其的坏话,但完颜亶装聋作哑,没有轻易就相信兀术毫无证据的言论。可这并不说明他看完颜希尹顺眼,由于希尹同志才略过人,深得人心,因此引起了朝中许多人的忌恨,很不幸,最高领导人也有这种想法。

完颜亶考虑既然保守派都已经被消灭了,那么希尹是否还有利用的价值呢?由于其执政有方,完颜亶也挑出什么毛病,一直犹犹豫豫的没有下决心对他痛下杀手。而此时的完颜希尹完全还不知道自己和宗翰一样遇到了过河拆桥的情况,还是忠心耿耿的辅佐皇帝,还关心起皇帝的身后事,说‘谓神器以何归?’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皇帝你一旦死了,帝位该归谁啊!也就是说完颜希尹劝皇帝早日立嗣,免得有了情况导致国家无主的局面出现。按说执政大臣劝皇帝立嗣十分正常,可没想到正触及了完颜亶的痛处!他继位已近六年时间,虽然在刚登基不久,他就果断地废除了勃极烈制度,也就是宣布他将实行汉族王朝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也就是说皇位只能在他们家里流转,没别人什么事儿了。

可事与愿违,虽然完颜亶也娶了不少老婆,但结局是广种绝收,没有收获一粒子,二十多岁了连个儿子都没有,比之大宋皇帝赵柽还算是幸运的,少,咱却有。这种事谁遇上谁都会郁闷,完颜亶对这一件事情十分敏感,就怕让他立嗣,自己是面对无人可立的局面。

完颜亶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希尹同志在嘲笑自己没有子嗣,将来自己的皇位不知道要送给何人,这不明摆着是公开和自己作对吗?于是,再听到兀术的秘密小报告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高兴,可以除掉自己的心腹之患,他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朕欲诛此老贼久矣!”

现在连皇帝表态了,站在了兀术这一边,希尹与兀术斗争的结果只能是彻底失败。希尹和萧庆以谋反之罪被处死,完颜亶给希尹安排的罪名是:“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君不宣,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而何归,遂致章败。”,而左丞萧庆的罪名是:“迷国罔悛,欺天相济,既致于理,咸伏厥辜,赖天之灵,诛于两观。”

兀术是非常清楚斩草要除根的道理,因此希尹的儿子昭武大将军把搭、符宝郎漫带也一起被处死。被希尹萧庆谋反案所牵连的多达数百人,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希尹的心腹门生。但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希尹和萧庆根本没有谋反的心思,罪名完全是‘莫须有’,这两位不过是稀里糊涂便成了兀术夺权斗争的牺牲品。

按理说,像完颜希尹和萧庆这样的人才都是金国不可夺得的宝贵人才,在宗干和宗翰死后为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及汉化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完善立下了大功,而且为以文治武打下了基础,他们这支力量的存在为遏制兀术权力的膨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全应该得到完颜亶的大力奖赏。,。

可惜的是完颜亶不懂的珍惜,明着是为了大义,其实是以个人的好恶和维护自己那点可怜的、勉强可称之为自尊心的东西杀了完颜希尹,使国家在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又失去一个栋梁之才,给刚刚有点起色的金国沉重的打击,也使自己陷入困顿之中……

从宗翰到宗磐、宗隽、挞赖再到宗干、希尹、兀术,金国的政治舞台上是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各路神仙轮流上台进行表演。

但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是所有的风云人物都已经灰飞烟灭去,最后的胜利者是兀术。改革派战胜了保守派在朝中已经形成一派独大的局面,而改革派的先锋宗翰已经死于非命,宗干也已去世,现在完颜希尹也见了阎王,只剩下兀术一根独苗,成为三师成员中仅剩的唯一人选,因此理所当然的成为金**事、政治大权的实际操纵者,他正式成为金**政事务的头号负责人,开始了他出将入相的生涯。

四叔兀术很快露出了真面目——大权独揽,当兀术提出自己施政的第一个重大决定,要出兵攻打宋朝的时候,从上到下已然无人能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