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修根固本(2 / 4)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绝对的必争之地和绝对的不争之地都是很少的,大部分地区和地点的价值会随着力量分布,敌我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如何弃不争而争必争之地,就成了均势能否有效维持的重要内容。这就要考虑目标与资源的平衡、利益与威胁的关系。如果仅用威胁来界定利益,必然是盲目出击,造成资源的虚耗。必须明确利益,尤其是地缘利益范围,如果被侵入,就要坚决反击,反之则保持沉默,不能擅起战端。

金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以排山倒海之势蛇吞了辽国结果便是消化不良,国内矛盾解决不了,只能一味的靠战争解决矛盾。即便没有赵柽这个怪胎横空出世搅乱了历史,也没有出现足以载入史册的盛世,而是在新崛起的势力打压下不得不逐步南迁,最终被他曾经征服的蒙古诸部消灭。

现在大宋刚刚开始复兴,国内的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赵柽十分清楚随着国家的稳定,人口便马不停蹄似的增长,刺激消费和商业世界的生长,却也同时带来了资源的明显紧张。更多的读书人期待获得官职,更多的农民需要耕地,更多的人要吃饭、穿衣。当这些通道没有同步扩展时,矛盾就开始积郁了。接下来矛盾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各种问题便开始出现,危及到统治者。这就需要变革,解决这些问题,以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原有的政治体制和国家的稳定,使一个王朝延续更多的时间。

宋朝经历的这次金国的入侵,其实对于中国的官僚系统来说,战场上的胜负其重要性远比宫廷政治小的多。赵柽的改革虽然暂时扭转了内部传统部门的颓势,但不过是加固了那些本应该被改变的体制,这一切努力往往有一时之效,但都像附着在内脏已经腐烂的身体上的光鲜皮毛,在任何一个考验面前,这种改变都是十分脆弱的。

现在宋军一举攻下了大定府,便形成了以其为外沿的第一道防线;以大同府、燕京府和灵州为支撑点的第二道防御圈;再就是黄河天险构成的第三道防线,保证中原地区的安全,这个圈也将东亚地区最为富饶、繁华的土地全部囊括进去。而圈外不是苦寒,就是荒芜之地,除了牲畜没有什么值得抢掠的东西,占领了每年还得拿出大笔的银子和精力去经营,可以说是个填不满的大窟窿,即便是现代还得国家拿出巨额的资金补贴。

但赵柽知道那边地下有石油、煤炭和各种矿产,可这个时代也无法开采,也无法有效的利用,谁也抢不走。所以可以暂且可以先放下这些地方,优先考虑的不是怎么把世界上的好东西都弄到自己手里来。而是把统一世界的野心收敛一下,要打好基础,修根固本,把到手的这一亩三分地经营好,同时有选择的抢占战略要地,为以后的突破打下基础,而不是一味的进攻,占领新的地盘,背上更多的包袱。

赵柽想得是不错,可民声也不能不顾,如何给他们发热的脑袋降降温,暂时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建立不世武功上引开,利用这股热情成就自己的想法呢…(未完待续。。)

除夕过后,又是元旦朝会,接见各国使节,受百官朝拜,校阅三军…等等,各种活动安排的满满的,比平日事情还多。虽然早有礼部官员打点好一切,不需赵柽这个皇帝做什么,但是每天众星捧月般的簇拥着正襟危坐,被众人围着评头论足,让他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甚至平日不会注意的小节,否则就会被人参有失国体,因此这年过得累啊!

好不容易过了正月十六的灯会,赵柽才算闲了下来,但是看到案上堆积几尺高的奏章、贺表,脑门上又起了几道黑线,这还是尚书省过滤后送上来的,否则还不把这大殿堆满。烦心归烦心,二十二日春节假期就结束了,各部门都要上班等着他的批示好去执行,也只能加班加点的批阅了。

“呵呵,鸽子都变老鹰了!”赵柽翻看着奏表轻笑着道,他越看越快几乎是一目十行,其中既有太学学生写的,也有朝中大臣及各地守臣,甚至还有名震一方的大儒们,用词着笔虽然不同,但是意思都差不多,除了歌功颂德之外,就是携收复燕云、攻克大定之威,再次北伐辽东,直捣黄龙,灭女真迎辽王,一雪前耻。

“二爷,鸽子变老鹰这是什么戏法?”在一边侍奉的见喜听皇帝嘟囔出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纳闷地问道。

“我不过打个比喻罢了,鸽子要能变成老鹰岂不天下大乱了!”赵柽叹口气道,从奏章中他可以看出大宋上下被一场胜利刺激的热血沸腾,真以为大宋已经天下无敌了。一个个恨不得都撸胳膊挽袖子上战场,却忘了战前一力劝阻皇帝整军备武的事情。转眼从鸽派变为鹰派了。对于这种急速转变在赵柽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是一种狂热和不理性的表现。丧失了冷静,把战争当做了儿戏。

从经济上考虑,‘养兵一万,日耗斗金’,这还是说的平时,战时翻上一倍也不止,人吃马喂不算,抚恤伤亡、奖励战功,武器马匹的消耗到安抚当地的民众等等。费巨大,这都是天文数字。号称富强的大汉帝国几代帝王的积蓄被武帝刘彻几次远征西域就给了个干净,成全了他千古一帝的美名,却使耗尽了精血的大汉也从此走上下坡路。

收复燕云之役从准备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