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海(2 / 4)

涛滚滚,根本分不清是在何处,他指着海图问侍立一旁的程僖绶。

“禀陛下,我们昨夜已经过了楚州,进入海州湾!”程僖绶看看水色说道,并在海图上给皇帝标出位置。

“嗯,海州是大港,应该有商船出入,怎么海面上不见踪迹?”赵柽点点头,举着望远镜张望,目及之处皆是出航的水军编队,却不见一艘商船进出海湾。

“陛下,为保证我们的行动机密,卑职以战船调动为名已经下令封港,除战船外所有船只不得进出海湾,而现在也正是信风变换之时,少有商船出行,所以陛下看不到进出的商船!”程僖绶言道。

“嗯,登州那边准备的如何了?”赵柽又问道,为了保证安全,自明州出海的编队一直在近海航行,一路倒也顺风顺水,虽然不快,但乘船有个好处便是只要有风船就能不停歇的行驶,不像在陆路上每隔一段时间人马必须停车休息补充饮食,综合起来算并不比骑马慢多少,过了海州只要绕过山东半岛便可进入渤海,到达登州了。

“陛下,登州的陆战一旅是最早组建的陆战营老底子,素质最高,狼将和豹将到达后一直在协助他们进行登船和转载训练,现在已经完成战前训练和准备。昨日卑职已经按照计划命他们登船,明天午后出海与我们在长岛外海会合。”程僖绶答道。

“这次动员五万大军深入敌后,粮草和物资的运输在战役结束前都要靠你们水军保障,千万不可马虎!”赵柽点点头道,此次在敌后登陆可以说是‘自投罗网’,而马上就要深冬,海岸结冰后物资运输便会断绝,再行补充只能等开春或是与其它两路部队回师后了,他不能不谨慎。

“陛下放心,海舶不同于漕船,每艘即可运送二千石粮食,卑职算了一下,保证五万大军的五十天的粮食只需七十余艘客舟即可,即便算上马草和弹药及其它物资有二百艘船只已有剩余!”程僖绶不愧是做了这么多年买卖,帐算的很清楚,“卑职计划在登陆后,便设立物资转运点,由各将的辎重旅负责进一步运送,卸载后的船只即可返回登州赶在封冻前再次输送,就能保证大军百日作战的所需!”

“很好,但愿我们此战能顺利夺得幽燕山后九州,使得大宋江山永固!”赵柽舒了口气,看着初升的朝阳道,自己能够想到的都已经做了,能否一战功成就要看天意了。

“陛下英明神武,此战定能成功,佑我大宋中兴!”程僖绶躬身施礼道。

“呵呵,出来这些日子,不知道那两处战事进行的如何了,若是兀术那小子不上当,咱们登陆后还得有一场恶战!”由于海上联络凭着快船和信鸽,但是船队是移动的,信息往往是单方面发出,而难以接收,现在船队已经快进入战场,可情况却不明了,赵柽有些心焦,他担心兀术看破自己的计划,不肯入套。

“陛下不必忧心,即便兀术不肯上当,只要我们大军切断他的退路,断绝他的援兵,就是困也能将他困死在燕京城中!”程僖绶面色狰狞地说道,他对此战倒是信心满满…(未完待续。。)

中国海上贸易贸易兴起于盛唐,在东南地区出现大型的海港,政府并设置了专门管理航海贸易的市舶司和市舶使;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继续发展。这都为宋元时期航海的全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宋朝建国后,先是与契丹,后与党项之间的冲突导致了陆上丝绸之路的阻碍和断绝。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陆路走不通了,却促进宋朝开辟了海上的商路,到了宋朝中期,“海上丝绸之路”全面繁荣,中国能够直航直航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并首次到达红海与东非水域。

宋朝时期, 航海技术已经有很大的提高,最突出的是‘司南’的广泛应用。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凭天象、天体识别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阳辨向。至北宋时期,航海技术开始有了重大的突破,船队已能利用指南针航行。

在海洋地理识别探测方面也有较大进步,船队能够根据天气变化确定方位,判断环境,并已懂得利用长绳系砣测量海深,并从砣底所粘附的海底泥沙判断航行位置及情况。在海上航行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他们利用信鸽作为海上交通工具,而且已经能进行水下修补船只的作业工作以防止船舶渗漏致沉。

而赵柽的商队则提早使用上了他带来的盘形指南针,精确度大幅提高,应用也更为简便和广泛,海上航行已普遍依靠指南针指示方向。加上前人积累的牵星术、地文、潮流、季风等航海知识,以及造船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水密隔舱技术,使他们的海舶可以长年在海上远行。

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开拓。在前人的基础和赵柽的全力支持下,盛中堂不仅开通了传统的东南亚、扶桑、高丽航线。还与西亚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甚至曾经远航至印度洋。经过不断的积累,现在转职后的大宋水军已经掌握了周边地区比较精确的海道图,这为大宋进一步征服海洋,发展海上交通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工具与技术知识。同时也为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在开埠后能迅速形成规模远航欧亚大陆,为国家赚回大量的真金白银。

赵柽登基后,需要大量的资金重建军队。整顿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