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步步为营(4 / 5)

中赵士珸自金营逃脱行至洺州,只一句‘吾是皇叔’便聚起五千兵马,附者数万,如今天下未平,贼人四处作乱,他们若都打着迎奉辽王的旗号作乱,岂不陷朝廷于不忠,陷陛下于不义!”赵杞见他们哥俩好像不大上心,急急地说道。

“此话不能乱讲,女真入侵宗室中也有许多人或死守城池,或举兵血战,不少人为国捐躯,这二人虽有过错,但是要处以极刑,恐怕会引起其他人的恐慌,反而让他们惴惴不安,心生异志!”赵枢言道。

“四哥儿,你是心慈面软,这些人绝不能轻易放过,必须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免得他们再做出糊涂事!”赵杞不甘示弱地言道。

“好了,不要争了,这些都是家事,咱们慢慢商量,反正凭他们也翻不起大浪来!”赵柽看哥儿俩争得面红耳赤,连忙打哈哈道。

“陛下,此事关系到我族安危,绝不能掉以轻心,当采取雷霆措施予以制止!”赵杞并不领情,依然言道。

“陛下。切不可妄动,太祖有训。不得残害宗室!”赵枢说道。

“嗯,你二人所说都有道理!”赵柽点点头道。心中明白这哥俩儿也是真心为自己好,在维护家族利益上都是一致的,下来还要涉及到康王,他可比谋反厉害多了,简直是分庭抗礼了,现在对二人的处罚将影响到将来对其的处置。

“请陛下示下!”哥俩儿看皇兄点头,知道他已经有了计较,躬身施礼道。

“对于赵子崧和赵叔向二人,他们虽有过激言论。但是并未形成事实,可以缉拿进京,除去玉牒之名,予以监管。同时要对在抗金中有功的宗室要予以褒奖封赏,以示恩宠!”赵柽想了想说道,他这个处罚可谓是开恩了,但是两人保住了脑袋,可失去宗室身份那便没了皇家庇护,将来的日子有的熬了。

“臣弟遵谕!”哥俩儿相互对视一眼齐声答道。官家这一手确实不错,一拉一打即警告了那些不安分的宗室,又将那些忠心的人立为了榜样,还维护了宗室间的团结。

“陛下。如今宗室陆续回归,一些人十分落魄,而户部又拿不出这许多钱来。急需解决啊!”赵枢又奏道。

“嗯,这事情我已想过。我想设立几个皇庄由内侍省和大宗正司共同掌管,每年拨出一部分钱解决无官宗室们的生活。”赵柽说道。“另外我想遣一部分近宗到西京洛阳居住,以免宗室再受灭顶之灾!”

“好主意!”哥俩儿又点头。

“六哥儿,筹建宗学的事情也要抓紧,以后授官、封赏要以此相关联,此外要控制授官人数,宗女出嫁,婿家授官也要谨慎,不可泛滥!”赵柽叮嘱道,“我听说一些人趁动乱之际冒充宗室为害,你们要严加清查予以重处,以正风气!”

“陛下,近支宗室迁往洛阳若是防备万一,是不是距京师近了些,还是迁往江南为好?”赵杞愣了一下说道。

“洛阳四面均有天险,岂是那么容易失陷,此次金军能够攻下洛阳皆因城防失修,守臣失策,即便有险也可转入川陕,为我赵氏留存一脉,若是前往江南则失中原,江南也难永固!”赵柽摆摆手言道。

“陛下,臣弟明白了,愿亲往洛阳整修城防,修葺宫室,以备不需!”赵杞反应快,皇帝哥哥是动了迁都的念头,女真人屡次兵临城下,汴京确实作为首都确实危险,谁也不敢保证每代都会出现皇兄这样能征善战的一国之君。

“好,待元旦过后,你们便选择一批宗亲前往洛阳,负责洛阳修缮之事!”赵柽满意地点点头道,经此一乱,许多事情都变得顺理成章了,看来大乱大治这话是有道理的,迁都之事争议百年,也许自己真能实现…

开封居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之交,中原的要冲地带,四通八达,尤其是水陆码头,战国时候的大梁城交通便利我上面已经细说,从汉代起,开封就修有汴渠。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的中段就是联通黄河与淮河的汴河。位于汴河要冲的就是开封,占尽天下漕运之大利,注定了它的繁华昌盛,到唐朝开封已是水陆便捷的大都会。

但开封的地利条件,使它不配作为一国之都。它的四面平原,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的天然屏障保卫,当时中原的主要威胁依然是来自于北方的契丹,契丹人从幽州出发到黄河脚下距离仅仅一千二百余里,且一路都是平原。骑兵仅仅几天就可以到,只要契丹人渡过可以黄河,开封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刀枪之下,真的是无险可守。而且当时黄河到冬天有结冻现象发生,那可真的一马平川了,无险可守,攻之必克。

而洛阳,西面有函谷关,东面有虎牢关,都是为天下最险要的关口之一,就是因为这两关阻止秦国西进近百年无法东进。话又说回来了,关要的险阻注定了本来有京杭大运河可通洛阳,由于连年战乱运河堵塞,当时运河的终点站已经成为开封了。可隋炀帝就能开通京杭的大运河,难道现在疏通运河成问题吗?其实只要想做,不仅可以疏通还可以扩展,洛阳城的水路不便利的劣势是可以弥补。

赵匡胤统一天下的事业进入尾声的时候,也意识到了开封的天然缺陷,他提出要迁都洛阳,并把祖陵有意建在了巩县。但是他的建议遭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