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多门互相掣肋;官吏因循保守,冗官充斥于朝,行政效率低下。史称“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也导致金军已经渡过了黄河,而朝廷还没有商量出应对之策,可谓是莫大的讽刺。
另外,为牵制地方,宋室加设了许多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言责,而起居郎、起居令人不执记事之笔;……至于仆射,尚书、丞、朗、朗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秘书、殿中二省名存实亡,九寺、五监、尤为空官。但是不做事不等于不给开工资,这造成了财政拮据,国用日竭,十羊九牧成了真实的写照。
再者,中央集权虽有助消除军事割据,然矫枉过正,造成地方之过度嬴弱。地方官吏事事听命于中央,施政不能自主,税收又尽收归于中央,故地方贫弱,从建设,一旦有事很难应变。正是兵也收上,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后果就是“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矫枉过正’解决了一时之困,可长此以往几代皇帝不敢违背祖制,不能勇于纠偏改革,最终造成极为严重的恶果,不仅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还导致有宋一代积弱的局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