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插曲(2 / 4)

跟察哥说好,重开商路,现在也难以实现,更是隔绝了两地的联系,怎么解决?”赵柽拍着桌子质问道。

“王爷息怒,现在河中局势已经如此,我们不若顺势而为…”李峻等王爷发完了火,小心地说道。

“哦,如何顺势而为?”赵柽坐下问道。

“王爷,河中上下心向王爷,如今形势已成,此时我们只要稍加挑动,便可收拢民心,脱离朝廷,重归王爷麾下,那时不仅生意不会受到影响,而且税赋尽归我们,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啊!”李峻凑上前去,给王爷续上茶说道。

“胡闹,河中自立则四面树敌,只要大宋截断河中道路,我们则失去了大宋庞大的市场,盐、马销往哪里,茶叶,丝绸又来自何处?即使他们不封锁通路,只是设立榷场交易,商队无法行走各地,关税就已经吃掉我们的利润,那时财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而我们更会失去从大宋获得人才和人口的机会!”赵柽听罢更加生气,指着李峻吼道,西京本已经陷入了孤立,河中现在是和大宋沟通的重要渠道,有这个基地在,各种所需才会源源不断的输入西京,如果其在归附,失去的将会更多。

“王爷,属下考虑欠妥,请王爷赎罪!”李峻一身冷汗,王爷的眼光高远,比他们看到的更多,这次自己来就是应赵仁等人之请游说王爷,希望将河中并入西京,却没有考虑到战略上所失更多。

“唉,好在你们没有贸然行动,还能进行补救,否则便毁了我们多年的努力的成果!”看着李峻的样子,赵柽叹口气说道,他也知道其中参与的人不是他一个人,大家也是好心,但是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这种黄袍加身的游戏不能什么时候都可以玩儿的,演员们总是篡改剧本,自己发挥,还要他这个导演兼制片人干嘛!

“王爷有何办法,可以将河中的局面迅速稳定?”李峻见王爷面色稍缓,擦擦汗问道…

赵柽连夜分别给赵仁、许宏、野利和磊买等人修书数封,让他们迅速安民,平息流言,恢复政权,并让李峻策划散布消息,向百姓暗示王爷并没有死,而是仙降西京大同称王,继续与女真人作战,护佑河东、河中百姓。

李峻随后迅速返回河中,将王爷亲笔分别交到几个人手上,讲明了王爷的近况和安排。不过他也很有才,跟王爷有样学样,在夏州‘长生观’搞了一次显灵降书的大型表演,效果十分不错,不但迅速稳定了民心,还把王爷的意思借机传递了出去,一场风波很快消弥于无形。

赵仁也不傻,接着这个插曲迅速联合几个知府上表称河中动乱已经平息,但是导致大量边民逃亡,现在民心不稳,请朝廷速派大员前来宣抚,以安民心。可现在朝中那些大臣们都畏惧前往河东、河北为官,一听说要去河中,那里与西夏战火未熄,又发生民乱,谁也不肯来,便命赵仁为河中路安抚使,并免除河中两年赋税。

与此同时朝廷罢免了办事不利的许宏、王瑾等人的职务,令其待罪归京,而赵仁也借此找到了个好理由,待秋收一结束,便命忠勇军诸将及原王府的一应幕僚携带大批粮食越境前往西京与王爷会合,自己留在了河中以为内应…(未完待续。。)

摆平了西夏,河中暂时无忧,也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个盟友,而恢复通商也是互利互惠的事情,至于分给西夏的好处则是双方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要将其从女真人的阵营中彻底分离出去,而忠勇军也可以放心北调,不用担心西夏在身后捣鬼。

赵柽完成了两件大事,此时已经进入了早秋,天气渐凉,也到了秋收的时候,近卫旅已经陆续到达朔州集结,开始休整训练,忠勇军也在准备移驻之中。赵柽便命张挺旅的斥候队配合特战队开始进行战前侦察,准备对鞑靼的反击作战,待忠勇军完成移驻后便开始对天德、云内的金军展开攻击。

而就在此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河中大乱,各州府百姓、军民听闻王爷‘升仙’的消息后,却不相信,认为王爷是死于朝廷奸佞之手,尤其是过去归附的蕃部反应最大,驱逐朝廷官员,拒绝纳贡,脱离朝廷管束…

“李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人暗中煽动?”赵柽问匆匆赶来汇报情况的李峻道。

“王爷,此事属下已经大略的查过,并没有我们的人参与其中,应该是百姓自发所为!”李峻看向王爷回答道。

“军中是不是有人试图借此起事?”赵柽又问道。

“王爷,军中士兵听说王爷出事后,群情激奋,但是好在军中高级将领知道真相,极力安抚之下却没出什么乱子,可也不是长久之计!”李峻如实说道。

“李峻。你将此事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一下!”赵柽想了想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如果河中动乱对自己来说是个大麻烦。

“是,王爷。事情是由朝廷下旨修建‘长生观’引起的…”李峻娓娓道来。

原来赵柽在京城以‘飞走’这种独特的方式离开后,京中盛传秦王是因为皇上和朝中奸臣的迫害,厌倦了世间的争斗,不得已才弃世飞升,不再护佑大宋。人言可畏,赵桓为了平息民怨,可能也是心中有愧,便下旨让全国各州县都要修建‘长生观’祭祀秦王。

旨意在六月到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