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心难测(2 / 4)

云当然要自证其清,便与百姓发生了争吵,可他一个人一张嘴怎么能敌得过百姓千百张嘴,在喊杀声中只能不断后退。

但面对百姓围攻朝廷重臣,宗泽却没有上前制止,也没有解释,更没有采用平息事态的应有手段,而是观望任其恶化。这让赵柽十分不解,难道这宗泽真得就不怕被再次弹劾,受到处罚吗,还是他另有什么目的呢?

眼看王云就要被百姓的唾沫淹死,站在城墙上的赵柽却不能不管,他命人赶紧下城将王云从人群中抢出,护送进城,当然被百姓这么一闹,谁也没心思再去关心宗泽到底有没有召集起一万五千兵丁了,大家匆匆地回到了驿馆。

………

晚饭后,赵柽还在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在他的记忆中,依稀记得宋朝历史上磁州曾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出使金国的赵构在此接受了宗泽的建议,止步不前没有去金营议和,自此前往相州。随后汴京被围,他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要他领兵勤王。而赵构也因此摆脱了被俘的命运,成就了一番帝业,而坚持北上议和的王云也是在此被百姓殴杀的。

“二爷,磁州知府宗泽求见!”守在院外的近卫进来禀告道。

“让他在堂上等候,我稍后便到!”赵柽想了想说道,他隐约觉得当年的事情肯定不会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简单。

“下官拜见王爷!”宗泽见王爷来了急忙施礼道。

“宗大人免礼,深夜至此可有要事?”赵柽上下打量宗泽,这老头已经六十多了,精神却还不错,虽说他是个文官,可却穿了身戎装,腰里挎着宝剑,举止间倒有些运筹帷幄的武将风范,但眉宇间的书生意气难掩,更少了血染征衣的肃杀之气。

“王爷,下官侦知金军已经攻下魏县,正准备东渡黄河南下!”宗泽回答道,王爷看他,他也仔细的看着赵柽,都说燕亲王能征善战,可只看他身上并没有寻常武将身上的杀伐之气,却像个寻常的书生,难以让人相信他曾领军征西夏、救太原,数败金军西路元帅宗翰。

“哦,那宗大人打算如何应对呢?”赵柽接过见喜递过来的茶喝了口说道。

“下官以令全城戒备,北道都总管大名府留守赵野大人传檄各州请求支援!”宗泽回答道,可他的眼睛却一直盯着王爷,磁州和大名府不过咫尺之遥,金军随时可到,但听到这个消息燕王却好像没有多大反应,如果不是镇定自若,那就是被吓傻了。

“嗯,金军一旦过了黄河,南岸无险可守,金军两日便可兵至京城,宗大人准备何时出援啊?”赵柽点点头问道。

“下官本想尽起本府兵马前去增援,但是王爷车驾在此,而本官接报金军侦骑正四处追寻王爷的下落,因此不敢擅自调兵!”宗泽回答道。

“无妨,本王明日便离开磁州前往金营议和,宗大人勿以本王为念,尽快增援大名,不可使他们渡河东去!”赵柽连连摆手道。

“王爷还要北去吗,金人凶狠,肃王久去未归,燕王此去无异于肉入虎口,王爷千万不可再往!”宗泽忽的站起急急说道。

“本王奉圣命前往金营议和,这既是国事,也是家事,且有重臣相陪,本王怎可畏惧不前!”赵柽轻笑着说道,他知道戏肉就要来了…(未完待续。。)

第二天,王云便要宗泽陪他去校阅磁州兵马,赵柽跟着去了,也想看看。因为在《说岳中可以说是和李纲齐名的一位忠臣,召集义军保赵构登基,被河北军民称为‘宗爷爷’,这次碰上了,自然也想见识一下。

到了磁州城外,王云便问宗泽,说你不是上奏皇上召集了一万五千兵马,披城下寨,可现在城外没见几个人,那兵现在何处?宗泽说召集的全是民兵,都在附近,敌至则来,平日里务农,这样不用朝中供给粮饷。

“呵呵,这宗泽也不是个老实人!”聂山左右看看对王爷说道。

“聂大人,何出此言?”赵柽奇怪的问道,不过他也觉得宗泽的说召集了一万五千兵丁有点水分,即使如他所说真招了那么多兵,可营寨的规模却容不下那么多人。

“宗泽上奏招兵万五,朝中如数拨下粮饷,还将宗泽升为修撰,如今看来其所奏不实!”聂山摇头苦笑道。

“你妄奏有一万五千人披城下寨,骗取修撰之职,现在兵在哪里?寨在哪里?”王云开始质问宗泽。

““请假务农,敌骑来时自然可以点集。”宗泽依然如此回复。

“他们两人怎么一见面就争吵不休,是不是有什么旧怨?”赵柽有些奇怪,这种事情在大宋比比皆是,王云也不是不晓世务的人,可怎么两人的话中却都充满了火药味。

“王爷有所不知,日前王尚书为议和之事在宋金之间往来奔波,见真定城破回京时路过磁州便告知宗知府。说金军即将南下来攻,要他坚壁清野以防金军掳掠。于是宗知府便下令将百姓手中的粮食皆收入城中。可谁知女真人缺粮,又侦知磁州无粮。便转攻大名了。”聂昌给王爷解说道,“金军未来,可坚壁清野之事惹得百姓有怨,这宗知府便称王尚书私通女真,上奏弹劾其为金国细作,而圣上觉得此事可笑,便将奏表与王尚书看了!”

“哦,王尚书心中不满,这是兴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