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何如(2 / 4)

们知道别以为有了女真人当后台咱们就会怕他;二是拿下东胜州就能将河中与西京连成一片,便于两军往来支援。再说女真人不会白将那两州之地交给西夏的,将来两国必会为此引发战争,暂时给他们留着?”赵柽笑笑说道。

“王爷…”赵勇嗯了一声表示明白,可支支吾吾地欲言又止。

“有话说,有屁放,不要娘们儿似的!”赵柽看出赵勇有话要讲,但是却又不敢说。

“金军两路南下,东路已逼近黄河,西路已至河东太原城下,我想咱们应该南下去救河东,而不是在这里跟党项人较劲,属下记得当年王爷遣我领军来此就是为了抵御女真人入侵我大宋,可现在女真人已经侵入中原我们却未发一兵一卒!”赵勇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所想。

“嗯,你们也是这样想得吗?”赵柽看向帐中的众人问道。

“是的,中原落入女真人的铁蹄之下,我们应该南下勤王!”章朴说道。

“你呢?”赵柽指了指李磊道。

“其实王爷已经再做了,我们在应州截击宗翰不就是阻止其南下河东吗,现在打西夏也是不想让他们拖咱们的后腿,稳定咱们的后方,我想没有直接出兵河东,王爷是有苦衷的!”李磊说道。

“是啊,王爷现在只是挂着个虚职,处处受人擎肘,没有皇命又怎么敢调动军队,否则也不必麻烦你们克虏军的兄弟了!”常超说道。

“王爷,河中转过来的圣旨!”大家还没说出个结果,见喜进来说道。

“皇帝内禅,太子登基,传檄四方勤王,只有我这个亲王不准擅离!”赵柽看罢圣旨冷笑着说道。

“太子登基了?!”几个人不禁面面相觑地惊呼道。

“嘘…”见喜摆摆手,大家立刻明白了这事情不仅是国家的事情,还是王爷家的私事,也明白了王爷为何如此小心翼翼,隐姓埋名的缩在他们的营中默默地当‘雷锋’,这真是天子之家无小事,迈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

“赵勇,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明日回河中!”赵柽沉吟片刻说道,虽然他从皇子升格为皇弟,但是并没有一点喜悦,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赵勇急忙应下,可心中却发苦,这打还是不打啊,要是领兵上阵自己不怕,但现在却牵扯到两国关系的事情自己如何理的清,这种政治仗最难把握,打得狠了不行,不打还不行,真让人挠头。要是这次是王爷登基就好了,也就不用自己考虑这些麻烦事儿

赵勇一点也不看好这个新皇,想想同时皇子,李继迁十岁就射死一只老虎。察哥十五六便随军出战。再看大金国这边哪个皇子不是在刀光血影中长大的,眼前的翰离不年轻有为,领兵打仗,有勇有谋;宗翰更是完颜族中的翘楚,少年英武,参加了所有的灭辽之战。这个长于深宫的新皇怎么会是他们这些虎狼之辈的对手!

反倒是自己的王爷自幼出宫长于乡野,白手创业,从小便结交英才,混迹江湖,打下了基业。论武功那些皇子别说建功,连战场都没上过;论治国,王爷宣抚两路州府,百姓谁不感念王爷之恩…能与女真人一较高下的也只有王爷了,可老天不长眼,偏偏将皇位给了那个无能之辈,赵勇都为王爷感到不忿!(未完待续。。)

不出赵柽的所料,银术可进入石岭关后,前边就是太原城,可他深感兵力不敢再往前走,驻兵忻州等待宗翰领兵前来会合攻打太原,可却等到的是其大败于应州的消息,他急忙遣人告知宗翰自己已经过了石岭关,就请他绕个远从蔚州过来!

正愁得要上吊的宗翰听到这个消息大喜,立刻在白水口布置疑兵,自己悄悄的领着大队人马绕行蔚州出石门峪快马加鞭赶到了忻州和银术可部会合后直逼太原城下。可宗翰就是个倒霉蛋,太原城依然是他的噩梦,几次攻城都被打了回来,再次被阻于城下…

此时的太原城中负责城防工作的除了太守张孝纯外,另一位则是童贯手下的捷胜军副都统王禀。王禀字正臣,汴京人士,原本是一名军队中的小卒,在镇压方腊起义中的英勇表现,因功授官后一直在童公公手下效命,并靠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太原城的副都统。

可以说,作为一名没能任何后台的武将,这位王都统能取得目前的成就,完全是靠自己的战功而取得的,这在当时风气败坏的宋**队中也算比较少见。童贯逃离太原城的做法是虽然是非法错误的,但同时他也做对了一件事,在他逃离前命王禀留守太原城。

不知道这个决定对王禀来说是喜还是忧,既给了王禀一个独立作战的机会,同时也给王禀安排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且张孝纯和王禀还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困难,当时的太原城中只有王禀手下的三千胜捷军根本无力抵抗来势汹汹的粘罕大军。

但王禀和张孝纯不想束手就擒,他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来阻挡粘罕的大军。于是。这位王都统发动了全民皆兵的指令,发动太原全城的百姓共同守城。城内的百姓一共才两万多人。王禀从中挑选六十岁以下、十六岁以上的男姓百姓作为民兵,派发武器。共同抗敌。同时,王禀抓紧时间在太原城上筑起重城、在城外挖掘壕沟、派民兵在城楼之下不分昼夜的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