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蛰伏待机(2 / 4)

了,喝了半天茶水也该开饭了?”

“好,边吃边谈!”赵柽看着这个活宝笑着说道,因为大方向定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商定,安排下去,时间紧迫啊…

三天后,此次改编方案制定完成,但是知道的范围还只限于忠勇军的高层,对于这个方案能否实施还需上奏后等待批准。赵柽在请旨的同时,再次申请回京,这不仅是例行公事,也是一种试探。

事情已经发生十天了,但自己突然毫无征兆的被解职的原因还没查清,顺子的回报也是猜测幕后黑手是梁师成,但太子和嘉王似乎也卷入了此次事件,而皇上的态度也不明朗,赵柽便想通过这种方法看一下他爹的态度。

如果让自己回京那么这事儿就是他爹主导的,可要是不让自己回去,那么就是梁师成一帮人捣的鬼,他们不让自己回去还是对自己心怀忌惮,而留在外边的一个无兵无权的王爷才是让他们最安逸的,即可以避免对他们的报复,又少了一个争夺储位的对手!

但此事不论是谁搞的,赵柽都很寒心,因为没有他爹的同意,谁也不能把他解职,也就是说他爹已经对他怀有戒心。赵柽也很明白自己这两年的所为有些激烈,可又有什么办法,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他只想自己的胜算大一些…

自从赵柽来到这个世界就在为这事儿操心,他知道无论自己到来与否,宋金之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将宋金的战争爆发的原因归结于马植的献策,童贯的贪婪,赵佶的好大喜功,但以赵柽的角度看,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战争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双方政权的性质。宋的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中央集权制政权虽然腐朽没落,但仍妄自尊大,因循保守又贪婪不已;金的奴隶主阶级专政的贵族政权对外极富于劫掠野心,扩张成性。两个政权间势力不均衡,双方发生冲突不可避免,是以演成战争。

另外宋的一切军政大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赵佶虽崇尚道教、沉湎游乐,政治**,但他聪敏而并不糊涂。他秉承祖宗的遗愿,从积极巩固宋政权出发,想趁辽政之衰,采纳马植联金灭辽收复燕云之策,这种战略决策的采纳和执行本身,并没有错,而根本宋政权即使不与金联合攻辽,辽政权的灭亡也不可避免,宋、金战争迟早也要发生。事实上,宋兵在辽政权的灭亡上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如果收复燕、云地区之后,宋政权也预料到可能与金国的冲突,采用了些措施,做了多方面的积极防御工作。其竭力在军事上、外交上争取收复燕、云失地,以凭险据守,防卫自己不受侵犯,与金缔结夹攻之盟,就出于这一目的,两次出兵攻取燕京也出于这一目的,招降董才,容纳张觉更是出于这个目的。

但是,军事上不如人,两攻燕京均宣告失败。于是转而求助外交活动,向金许增岁币,纳燕京代役钱,多次恳请金方归还平州及西京地,均未能达到收复平州及西京等地的目的,收复燕、云的部分计划落空,争取平州的活动又给人以攻击的口实。

这说明宋统治的**到了一定程度,再好的策略也不能正确地执行并付诸实践,而赵柽竭力想让战争来的晚一些,准备的更充分一些,但是还是落空了,只能静观其变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辽国已经名存实亡,朝中的一些人以为外患已除,便又按捺不住争权夺利的野心,将矛头对准了风头正盛的赵柽。可还有句老话,要让其灭亡,必要其疯狂,赵礼的以退为进的战术正是此刻最恰当的选择,想当年姜子牙还在河边钓了几年鱼呢!

“王爷,我军既然要遵旨改编,将要退往何处?”赵礼转向王爷问道。

“既然要退就退的彻底,我们全面退出河东,交给他们去玩儿?”赵柽怅然若失地说道,赵礼话说得虽然隐晦,但是他听出是在询问自己的底线,是否依然插手河东的事务,经过几年的经营河东他们的势力不仅仅是明面上的忠勇军,对基层政权和经济上的渗透已经能完全影响到了政局的走向,如果他们愿意,弄点动静的能力还是有的。

“王爷,那我们的供给基地怎么办啊,就完全放任不理了吗?”赵智听了王爷要全面撤出,急忙问道,他们的军需供应几乎全部仰仗河东供给,一旦撤出后勤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加,其它作坊还好说,军工作坊是最麻烦的,也是最重要的,物资可以高价买到,但是枪炮可没处淘去。 . .

“嗯,这问题提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柽赞许地笑笑说道,“盛和堂储备的军需物资可以供我们忠勇军和克虏军使用两年,武器可再装备两万人,朔州那边的军工作坊已经开始生产,全力生产的话一天能生产枪弹二万发。炮弹千发。太原军工作坊除枪弹外将逐步停止生产,视情况再恢复。掌握核心技术的工匠编入后勤部辎重旅随军行动!”

“这样最好,我就不必为大家的吃穿发愁了!”赵智笑了。他最为担心的问题解决了。

“没那么便宜,谁都可以歇你不能闲着,待改编开始之后,你要迅速建立补给兵站,囤积物资,尤其是粮食要在保证全军一年不挨饿的情况下,还要有余粮!”赵柽笑道,他知道战争一起,兵荒马乱。土地